近年来,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坚持站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推进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模范政治机关”,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
强化理论武装中坚定政治方向。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机关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坚持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建立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省纪委常委会、省纪委省监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多种形式示范引领学。通过选学、送学,业务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2023年,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1764次、支委会752次,讲党课586次,开展主题党日1401次。
在抓实机关党的建设中铸牢忠诚品格。委机关把抓机关党的建设作为彰显对党忠诚、体现政治机关本色的关键一着。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委推进落实、处室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党建责任体系;委领导带头明责任、抓落实,推动形成机关党建工作“动车组”模式。省纪委省监委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其他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支部书记对标对表、融合推动,形成了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机关党建质量持续提升,多个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工委评为“好”等次。
在强化政治监督中践行“两个维护”。委机关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体现对党忠诚,历练政治品格、践行“两个维护”的现实表达。制定政治监督工作指引,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COP15、长腰山、铭真高尔夫球场整改不力、保山东河严重污染、景洪生活垃圾处理厂环境风险、文山违建小水电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等问题,强化政治监督。2023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违反政治纪律人员422人,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二、建设“模范学习机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
做到理论武装全覆盖。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重点内容和永恒主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带动学。突出处级干部这个群体,每年组织处级干部培训班全员学习。抓住普通党员这个“绝大多数”,通过“三会一课”“学习强国”等渠道载体常态化学习。突出群体特点,指导机关青委会、妇委会、工会开展学习,实现普遍与特殊,全面与重点的有机结合。
打造良好学习环境。积极建设党建书屋、职工书屋,在委机关打造集学习阅览、研讨交流、多媒体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室,为干部职工读书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委机关职工书屋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职工书屋示范点”。为改善云南省留置中心学习条件,与省图书馆联合建设了24H智慧移动图书馆,并定期更新馆藏图书。利用纪检监察内网,开通网上阅览室,拓展读书学习渠道。坚持每年为干部职工配备《理论学习面对面》等理论学习书籍,多措并举为干部学习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委机关坚持每年开展书香机关、书香支部创建活动,助推形成爱读书、好学习的内部环境。委机关连续3次被工委授予“书香机关”荣誉称号。在省直机关率先成立“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工作委员会”,探索以组织建设推动学习成效提升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教育青年的目标,为抓实青年干部理论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关妇委会每年组织开展家庭阅读分享活动,将读书学习的好氛围延伸至家庭,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读书学习的主动性。
三、建设“模范执行机关”,在执纪为民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展现集中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尺。集中学习教育期间,省纪委常委班子、班子成员分别列出民生项目清单,跟进办理,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执政为民的政治底色。
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让脱贫群众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坚持监督为民,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监督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结合“清廉云南”建设行动,继续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监督重点,以监督保障群众的幸福生活。
在整治不正之风中,厚植为民情怀。围绕不动产登记、烂尾楼清理、住宅小区违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医疗机构重复检查整治等,持之以恒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以及“沙霸”“矿霸”“登记难”“办证难”等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怨”的问题,在一件件“天大的小事”解决中,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立案18867件,留置132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125人;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391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47人,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四、建设“模范文化机关”,在打造机关文化品牌上走在前作表率
打造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品牌。近年来,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将廉政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打造了13期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形成了具有纪检监察机关特点、地域特色的机关文化品牌。中央纪委书记李希、省委书记王宁给予肯定。
打造机关文明讲堂品牌。2016年以来,委机关充分挖掘历史先贤、时代楷模、身边典型等先进人物和事迹,举办了18期文明讲堂,讲堂采取话剧、歌剧、音乐、舞蹈,演讲、诵读、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发挥了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是委机关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与文化走廊一起,成为机关文化建设的“双子星”,引领着机关文化建设的方向。
打造机关群体性体育活动品牌。为帮助干部职工减压力保健康,委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三届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首届“清风杯”运动会、两届职工趣味运动会,形成了具有纪检监察机关“辨识度”的系列体育活动品牌,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委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
五、建设“模范清廉机关”,在刀刃向内正风肃纪上走在前作表率
带头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每年省纪委全会后,立即召开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暨干部监督工作会议,通过以“身边人教育自己人”,以“片中人警示看片人”的方式,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上好开年第一课。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坚持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从着装、会风会纪、精神风貌等方面,始终走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前列,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作表率、树标杆。部署开展的“清廉云南”建设,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等,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为全省作出表率。
建章立制,实现干部监督常态化。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从纪委机关做起。近年来,从管言行、管作风、管形象到管效率、管八小时以外,委机关出台了《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答复用语规范》《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网络行为“八严禁”“八不准”》《关于加强省纪委监委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和管理监督的办法》《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外”活动监督管理制度(试行)》等,使“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监督”掷地有声、落地见效,进一步织牢严管约束的制度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