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拓宽产业发展视野,破解“山地多、平地少、传统作物效益低”的瓶颈,近日,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普洱市澜沧县南岭乡黄回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行5人,前往澜沧县谦六乡新城村百香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专题考察。

多地考察,多元取经
5月,黄回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一同前往勐腊县、勐海县,深入了解火龙果、滇黄精林下种植以及中华蜜蜂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要点。6月,一行人又到普洱市淞茂谷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不同中药材的生长习性、种植环境和加工工艺,为黄回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再启征程,聚焦百香果
近日,黄回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再次出发,前往澜沧县谦六乡新城村考察学习百香果种植。在新城村,考察组成员实地参观了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了整齐的百香果藤蔓上挂满了一个个饱满的果实,长势十分喜人。新城村党总支书记详细介绍了百香果的适宜气候条件、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前景,并分享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考察组成员认真听取介绍,不时提问交流。百香果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此次考察为黄回村发展百香果产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模式。

借鉴经验,谋划发展
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让黄回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黄回村将充分借鉴考察学习取得的先进经验,在前期试种滇黄精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产业布局。经商议,初步形成了黄回村百香果先导项目发展规划:选一块“试验田”——整合连片耕地30亩,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作为村“两委”领办示范基地;育一批“土专家”——邀请新城村技术骨干到黄回驻点,采取“田间课堂+线上答疑”方式,培训20名农民技术员;创一个“共富机制”——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523”分红模式(村集体5%、基地20%、农户30%、再投入45%),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产业振兴路路通。黄回村将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持续擦亮“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学习品牌,用一颗颗黄金百香果串起群众致富梦,在“取他山之石,攻黄回之玉”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供稿:杨慧源 审核:桂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