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
到清华,见贤思齐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18-11-10 10:32:16     【字体: 】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后,东航MU5762航班平稳地降落到了长水机场,漂亮的空姐微笑地提醒旅客们已经顺利抵达昆明。昏睡了一段时间的旅客们开始忙碌起来,左拎右提焦急却又缓慢地向着舱门蠕动……在机场出口,大家纷纷挥手告别各奔东西,当分别就在眼前,竟然有些不舍。

分别的心情显然比相聚时要复杂。最初大家互不相识,相同的唯有对深圳的向往以及对清华的憧憬。待一个星期的课程结束面临离开时,我已经牢牢记住了宁德锦、师红梅、徐正宝、庞艳等师长的名字,也留下了孙婷、马艳、高飞、苑恒、陈巍、周皓、杨慧梅等同学的联系方式,彼此已缔结下了朝夕相处的同窗之谊和徜徉清华校园的美好回忆。

提起“清华”这两个掷地有声的大字,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备奇妙无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究竟什么来头?到深圳前,我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培训伊始,在各位教授的零星讲述中才搞懂了深圳研究生院前世今生,并渐渐掂量出了它首屈一指的份量。2001年落户深圳,直属清华大学,是清华唯一的一个异地办学机构,也是清华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28日,来自省直机关的70名学员汇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集中于国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开始为期一周的学习。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这个特殊节点奔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习其意义不言而喻……

灵动的课堂,魔幻的智能

10月29日,研究生院武晓峰书记和省直机关工委杨光波副书记为大家分别作了开班动员,杨书记讲话很简短,但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道“没有读书大家走不到今天。”简朴的话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我不禁想起这几年借调、上挂的经历。我这人比较笨,普通话极差,说话还经常断片。之所以能有些许改观,是我坚信--勤能补拙。3年多来,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读书,为的是能履行好机关党建本职工作,也可肩负起《云南税务》杂志通讯员和栏目编辑的双重信任。听了杨书记的话,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难能可贵的机会,多听、多读、多看、多思。

开课后,学员们欣喜地发现,得风气之先的经济特区教授就是不一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等宏大命题在教授的讲授中变得格外接地气;“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如此开口很小的论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俨然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

现场教学环节,我们先后深入华大基因、天安云谷等高端科技企业现场参观学习,往昔在好莱坞大片中出现的高大上的桥段,在参观中频频闪现,对于深圳在党建工作的创新,工委宣传部徐凌青副部长频频提醒大家注意学习借鉴,在徐部长的指点下,我还专门下载了天安云谷的智慧平台体验了党建模块的强大功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拓展了思维,也完全刷新了认知。当然,遗憾也有一些,那就是未能一睹华为的芳容。

上述种种是大家的共同的体验,许多领导和同学比我体会更深,感触更多,在他们的笔下清华更精彩。在此,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独家记忆。

好学的书记,蛮拼的会长

开班动员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给我们这个班作了一段简短的讲话,他说读了一辈子书,教了一辈子书,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义,这被他认定为读书的第一阶段。对于被他视为第二阶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坦诚懂了一半。而更高级别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说还不太理解,还在不断地求索。我肤浅地以为,以他今时今日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说这样的话未免过谦。

在清华学习的第三天晚上,我竟然在一场视频讲座中与武晓峰书记不期而遇。由于没搞清情况,我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哈工大转了一圈后才最终找到清华的视频分会场。想一走了之,可刚才找寻急匆匆走得太累,我跑到最后一排坐下,盘算着休息一会儿再走。就在我要离开前,武晓峰进入了会场,凑巧坐在了我前面。他不仅来了,还耐心地听了,并认真做了记录。目睹这一切,使我对这个白发老头的敬意油然而生。

书记是这样,那清华的学子是什么状态呢。无巧不成书,这次培训我还真认识了一位清华学子,而相识也是在讲座上。那是培训的第一天,晚上没课,我在公告栏里看到了ROCS GLORAL公司CEO彭念霞(Cathy Peng)有一场《放眼全球职场探索》的讲座。对于我这样职场已经没什么希望的人来说,这种讲座压根没吸引力。但考虑到目前中美贸易的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想着讲座结束再当面请教她。就这样,讲座现场认识了马梦伶,研一的她已担任清华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会长,这次讲座由她来负责主持组织。半国语半英语的讲座让我汗颜,很多关键词为了精准用英语表述,而我只能靠猜,学了多年哑巴英语今天总算遭“报应”了……

知道我热衷于听讲座,星期五晚上,马会长给我发了一个《遨游H5交互世界》的讲座信息。主讲人是创意交互设计新锐专家XXX。这次依然是她负责。说实话,H5我百度了半天都没搞懂,真正吸引我的是周五晚上清华学子的学习状态。下午六点半讲座准时开始,人不多,大家都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边听边操作,周末松弛症在她们身上难觅一点影子。据了解,听完讲座她们还有一大堆的作业需要完成,对此她们甘之如饴……

成功是一个永恒的等式,需要你付出宝贵的光阴和不懈的努力去换取。世人皆艳羡清华的学子的天赋,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坚持与付出。

律动的青春,安静的场域

千万不要以为清华学子只是埋头苦读或醉心实验的学究,如果你有那样的想法,那我必须指出你的错误。在清晨的跑道上,在每次讲座的提问环节,在辩论赛的角逐中,在针锋相对的排球场和篮球场,他们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潇洒、飘逸、奋勇争先。作为一个旁观者也难免被其青春气息感染着、激荡着,徜徉在这样的校园里,美得让你陶醉,迈不开步子,不忍心离去。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清静一点,那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清华、北大、哈工大公用)自然是不二选择。当你一脚踏进这里,周游世界之旅便已开始。150万册的海量藏书(很多是市面上买不到的港台图书或是名贵图书),让人激动不已。没有只要你喜欢,从上午七点半可以泡到晚上十点,各类图书任尔取阅。遨游其间,不仅可以赢得一份学识的醇厚滋养,更可以获取对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理性洞察。

驻足在高大上的书柜前,我更坚定了一个理念:书是读不完的,好书亦是读不完的,以前想要读万卷书那只是自己眼界太小,不知书海浩渺。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学城图书馆云南还没有。据一位就读于省内某高校的晚辈吐槽,他们学校期刊室竟然不对本科生开放。各地的图书馆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规定,这是惯例。比如大学城图书馆,为了防止影响他人清修对14岁以下的熊孩子作了限制。可是一所大学限制自己的本科生像防熊孩子一般,教人不敢苟同其开放和包容程度。这不知要扼杀多少热情,钳制几多进步,更遑论传承刚毅坚卓的基因和品质?

说道这里,忍不住要给云南省图书馆点个赞,作为一名长期混迹于省图的老司机,近年来改革成效有目共睹,免费开放、人性化服务,为全民阅读提供了不少便利。实践证明:图书馆只有开放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书籍只有被阅读才能体现其价值。

合格的学员,粗心的父亲

从昆明出发前,工委宣传部黄部长叮嘱大家:学习、成长永远在路上,希望大家能学有所获,我想,我和全体学员一样努力做到了。11月2日晚,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学习,我美滋滋地盘点着清华的收获:没睡一天懒觉,没逛一次街,基本上是教室-企业-食堂-图书馆的持续循环。在规定的课程外,还听了4场高端讲座,看了两本书。

但明天就回家了,“难道我两手空空这样回去!”我在心里嘀咕着,脑海里倏忽跳出了清华大学倪士光教授课堂上发出的“长期5+2,白+黑?那你把家庭摆在什么位置?”的诘问。其实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的学习,不仅要深谙干事创业之道,也须探求为人处世之方。在关注单位这个大家的同时,要全力照顾好自己的小家。

于我,当务之急应该是对“父亲”二字的更多体认。我在街道上环顾四望,经过几十分钟的找寻,终于找到了一家开在超市边的杂货店。挑了两辆回力小汽车,一面五星红旗,共计32元--这是给儿子的礼物。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清华大学的学习培训固然短暂,可它的影响必将长期发酵,可以预见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训导,在学思践悟中必将根植于心灵,熔铸于血液,随着书香机关、书香支部、书香个人活动的渐次开展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在红土高原开花结果。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杨安安)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