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资委深入扶贫挂联点开展新一轮“转走访”活动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18-01-23 17:33:02     【字体: 】    

按照全省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经过认真甄别核查,省国资委机关挂联马关县夹寒箐镇牛马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原来的299户1096人调整增加为418户1733人,增加贫困户119户642人。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挂联点牛马榔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调整工作,为切实了解掌握新增加贫困户的情况,制定了委机关持续开展“转走访”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从2017年10月开始至2018年1月上旬,由委党委班子成员和厅级领导干部带队,全体机关干部职工155人分成12批次深入牛马榔村开展新一轮“转走访”活动,进一步摸准实情,找准穷根,精准施策,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推进脱贫攻坚。

深入开展“转走访”。10月17日,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赵刚带领第一批15名干部深入牛马榔村开展转走访活动。转走访期间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牛马榔村党总支全体党员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会,座谈交流收看心得体会,走村入户调研了解情况。12月22日,省国资委主任罗昭斌利用周末时间,带队深入牛马榔村开展“转走访”活动,实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走访慰问挂钩联系户,与工作队员座谈交流。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和监事会主席、巡视员按照委党委“转走访”实施方案安排,先后带队深入挂钩扶贫点,看望挂钩结对帮扶贫困户,详细了解其住房、生产生活、身体状况及孩子上学、外出务工等情况,面对面交心谈心,了解家庭收入、种植养殖、借款还款、享受政府扶贫政策和面临的困难情况,进村入户访真贫、摸实情、想办法、挖穷根,以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务实的举措开展调研走访。

因户施策出实招。牛马榔村共717户、人口2947人,动态管理后确认贫困户418户、贫困人口1733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8.3%、贫困人口占58.5%,增加贫困户119户642人,其中返贫20户、新纳入145户。面对牛马榔村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省国资委党委知难而进,始终将扶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强化帮扶责任。将原来“4321”的挂包方式调整为“54321”,即厅级干部5户、处级领导干部4户、副处级领导干部3户、处级干部2户、一般干部和职工各1户,增加了领导干部的帮扶户数,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以上率下,全面落实到组到户到人“三个到位”和帮扶全覆盖、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走访慰问到户全覆盖,因户施策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确保结对帮扶取得实效。二是精准一户一策。通过走访调研,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要求,采取“六个一批”的帮扶措施推进脱贫。具体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通过肉牛养殖争取脱贫150户,通过种植坚果、香蕉、砂仁等脱贫20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经过报名统计,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163户,岩脚村小组需要易地搬迁的有10户;务工脱贫一批,经过报名统计,愿意到文山和马关省属企业务工的有11户21人;助学安置就业脱贫一批,帮助因学返贫户、学生安置就业脱贫10户;帮扶救济一批,主要对达不到低保、仅靠自身能力无法脱贫的贫困户,采取重点帮助扶持脱贫10户;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丧失劳动力、五保户等兜底75户。三是抓实基础建设。协调企业捐赠化肥120吨支持生产,协调水泥1000吨,加大对危房改造、村容村貌、组村道路、亮光工程和苗族文化等方面的扶贫力度,对部分村小组道路严重凸凹不平及严重影响群众出行的路段帮助修缮,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突出重点抓产业。结合当地实际,突出产业引领,对标贫困户“一户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强,效果好、见效快的帮扶措施,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40万元,成立牛马榔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购进200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发放和带动128户贫困户养殖155头能繁母牛;扶持种植澳洲坚果1000亩、砂仁500亩,带动贫困户种植126户,通过种养殖产业带动,激发更多的贫困户参与种养殖,打造牛马榔肉牛养殖品牌,真正实现牛马榔村肉牛养殖基地和市场品牌,实现脱贫致富。

保持定力促攻坚。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和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省国资委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从讲政治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高度来认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抓好扶贫各项工作。注重扶贫扶志、扶智,通过加强党建带扶贫和宣传工作,落实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的脱贫意愿,提高主动脱贫的自觉性、积极性,转变“等靠要”思想,形成自强致富、劳动致富的氛围,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省国资委“挂转办” 供稿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