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快讯
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 ——“关爱烈属”在行动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1-06-25 14:39:51     【字体: 】    

云南是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战事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边疆省份,云南籍烈士有25584位,有烈士遗属8020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标准做好烈属褒扬优待工作,带着感情关心关爱英烈后代,积极弘扬烈士精神,切实增强烈士遗属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烈属、关爱烈士后代的浓厚氛围。

一、营造浓厚尊崇氛围

全省各相关部门把尊崇优待烈属、关心烈士后代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在办理“后路、后院、后代”暖心事中,将烈士后代作为特殊重点优待服务对象突出出来,给予特殊倾斜、特殊照顾,不断拓宽对烈属实施优先优惠的服务范围,全省民航、铁路、水路以及公交、旅游、金融、医疗等领域均严格落实烈属优先优待措施。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对烈属和烈士子女进行重点走访慰问。凡是涉及烈士子女入学,各级“凡报必办”。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维和英雄”荣誉称号的钟荐勤烈士,亲属希望烈士女儿到就近的优质中学就读。省委领导现场办公,明确“一定要办好,烈士子女是其他人不可比的,要上最好的学校”。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细致做好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对烈士家属及参战退役人员实行免费通行收费公路及部分景区门票免费,为参加祭扫人员提供一瓶水、一个鸡蛋、一个水果、一个面包、一件雨衣、一朵小白花的“六个一”服务。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探索推广“网上祭扫”“认亲祭扫”“代亲祭扫”的“绿色祭扫”新路,受到烈士家属、烈士后代的好评。充分调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力量和社会力量,依托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手段开展烈士寻亲工作,为安葬在我省的姚国华、苏本孝、冯达等27名烈士顺利找到亲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慰问组在昆明看望慰问烈士遗属王昌群、赵玫,向她们及家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送去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文山州针对200余名无名烈士暂无亲人祭扫的实际,倡议和鼓励干部群众与无名烈士“认亲”,建立认亲档案,签订认亲承诺,为认亲烈士扫墓。

二、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为把关心关爱烈属和烈士后代工作做实,云南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让各项优待保障“实”起来。在落实现有烈属定期抚恤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抚恤标准,按月发放烈属定期抚恤金补助金。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烈属提供免费体检和疗休养服务,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为烈属看病住院开辟绿色通道。各级与烈属“一家一对接,一季一走访”,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建档立卡跟踪服务,解决烈属“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对烈士子女开展六大关爱帮扶项目:在“助健康”方面,提供心理健康、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医疗援助四项服务,在“助成长”方面,实施助入学入园、助就业创业。在“助就业”方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就近安置、方便工作生活的方式,解决烈属的后顾之忧。

三、发动社会力量做好烈属优待工作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促进关爱烈士后代工作,在全社会兴起尊崇优待烈属的浓厚氛围。去年成立云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以来,吸纳企业和各界群众广泛开展“情暧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做好临时性应急性救助等公益项目。今年,七一前夕,针对边疆地区一些烈属享受党和政府的优抚待遇后仍然存在特殊困难,开展“八千里边防百镇(乡)千村”烈士遗属送温暖活动,通过走访慰问、现场办公、资金帮扶、项目扶持等,一线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将党和政府对烈士后代的关心关爱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进村入户送到八千里边关村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协调省级财政安排专项48.6万元经费,对全省1350名领取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在“学党史、办实事”活动中,积极与民生银行云南省分行一道筹措资金,为全省领取抚恤补助的烈属免费购买保险,让烈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截至目前,全省有100余个社会组织、50多家企业加入慰问烈属活动,营造了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真正让烈士得到褒扬、让烈属受到尊重、让烈士子女受到照顾。

供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机关党委(人事处)   审核:陈静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