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昭通市税务局蒋仕祥同志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1-03-04 16:44:22     【字体: 】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全省税务系统唯一荣获此项殊荣的税务干部,昭通市税务局蒋仕祥同志参会接受了表彰。2019年,蒋仕祥同志主动请缨到彝良县荞山镇猴街村驻村扶贫,他迅速转变角色,克服家庭困难,携母带子一家三代人奋战在扶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家人的家国大爱,镌刻下一名税务干部的忠诚底色。

奉献:舍小家顾大家 携母带子去扶贫

2019年3月,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昭通市局挂钩扶贫点彝良县荞山镇猴街村驻村队员因病急需轮换。蒋仕祥同志主动请缨,告别67岁年迈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以及刚休完产假准备返校任教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奔赴扶贫一线。驻村不久,年迈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在家带着刚满4个月的儿子,妻子繁重的教学任务本身就吃不消,还要照顾8岁的大女儿,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和照顾好家庭,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孝道亲情与岗位职责、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与照顾老幼家庭责任的两难选择,蒋仕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多方权衡,努力做通母亲和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决定给4个月的儿子断奶,携母带子一同驻村安家,妻子则带着8岁大女儿在城里上学。从此,妻子晚自习时的教室后排多了一张大女儿的小板凳,猴街村也多了一道一家三代支持扶贫的亮丽风景线。单位了解情况后征求他的意见,将重新选派人员轮换,他没有接受组织的“特殊照顾”,克服自身困难,依然坚守脱贫一线。

敬业:真扶贫扶真贫 沉下身子拔“穷根”

猴街村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海拔近2000多米,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2户2318人,贫困面超60%,贫困发生率27.51%,困难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存在较重的“等靠要”思想。扶贫先扶志,为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蒋仕祥同志制定计划,起早贪黑利用一个月时间就踏遍了全村21个村民小组,熟悉掌握了260户未脱贫卡户的详细情况。借助开展“感恩教育”和“三讲三评”时机,他深入农家,逐户交心谈心,做深做细困难群众思想工作,破解群众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思想;与镇村干部一道,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竹子、中药材、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产业;多方奔走协调争取水利立项资金,积极推动实施猴街村长达20余公里的“安乐饮用水工程”,动员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彻底告别了“看天吃水”“用肩挑水”的历史。面对不愿意搬迁的彭乐琼家,他帮忙申请了创业贷款,帮贫困户开起了连锁快餐店,当上了“小老板”,让她们主动搬迁进了县城;面对辍学打工的初中学生韩万娟和陶此金,他多次入户苦口婆心地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将两人劝回课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和村干部一道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疫情有所缓解后,蒋仕祥挨家挨户普查外出务工情况,动员10多名困难群众积极奔赴广东返岗复工创收。认真细致地工作使他收获了当地困难群众和镇村干部的高度赞誉和良好口碑,谈到税务局远道而来的“蒋同志”,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担当:勤作为勇担当 务实奋斗获民誉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荣誉再多也没有村民们的赞誉含金量高。”这是蒋仕祥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民誉更胜荣誉。他带领群众种植天麻、烤烟、白芨,依托魔芋种植发展协会,积极动员群众投身“农户+合作社+特色产业”生产,依托全省消费扶贫和税务总局“穗来邦”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扶贫村农特产品,动员单位工会、食堂和干部职工购买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消费扶贫的新路子,让绿色食品走出大山,助群众致富增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来源,收获了困难群众和镇村干部的高度赞誉。

工作以来,蒋仕祥同志曾连续6年获得“优秀公务员”,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表彰,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时,蒋仕祥同志表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驻村扶贫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勇毅前行。这次获奖,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勉励,更是对全体税务扶贫干部的认可和褒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大家。驻村扶贫虽然艰辛,但看到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更多的是欣慰和满足。我将牢记初心和使命,接续奋斗奉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力争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乡亲们的期望。”

供稿:杨安安等 审核:苏福刚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