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说:“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还有人说,半部中国近代史和半部中国现代史,都是湖南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这群最勇敢的人当中,湖南籍的杰出人才灿若群星。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怎样的三湘才俊和湖湘文化,让这片革命的热土在多样绽放的中华文化中如此闪耀。2022年的夏天,带着崇敬而又略带疑惑的心情,在岳麓山下开始了一周的省直机关“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学习。
培训班从多角度分析乌克兰战争的影响,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到研究新时代群团工作思路和技巧;从共青团的历程和启示到深入分析曾国藩及湖湘文化,从刘少奇与党性修养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期间安排了瞻仰伟大的毛主席和胡耀邦主席的故居,也穿插着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团队建设活动。一周的课堂名师云集,一周的授课内容博大丰富,需要我们反复的思考和领会,长期地贯彻和实践。
在回昆明的飞机上,从万米高空下望,三湘大地与云贵高原都是相似的山川河流,层峦叠嶂。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许多多省份也同样群星闪耀、名垂青史。将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时间维度和全国的空间维度综合来看,之前的疑惑便豁然开朗了。
首先,湖湘子弟“不怕死、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只有在爱国主义思想引领下才能转变为矗立历史潮头、改造神州大地的力量。湖湘文化从汨罗江边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并非华夏文化的主流,直到近代出现的三次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才形成人才群起局面。一是洋务运动时期,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引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之先;二是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等先烈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三是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雷锋等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杰出人才灿若群星。这些不同时期的仁人志士共同点就是浓厚的爱国主义,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思考和实践,是爱国主义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引领,“不怕死、霸得蛮”的性格更多只是形成了湘西土匪,终归化为尘埃。
其次,湖湘文化中深沉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其中最典型的是曾国藩和毛泽东。曾国藩在修身与经世两个方面,做到了那个时代所能做到的极致;以身为范,身体力行,在对湘军的重塑和家族子侄的教育上,塑造了湖湘经世致用、知行一致的务实传统和优良家风、学风。毛泽东则不仅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代表,他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情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事求是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精神和“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斗争精神等等,成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永远值得人民尊敬。湖湘文化中深沉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也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
最后,长沙这座热情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也处处体现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开拓进取精神,激发着年青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工作当中,在推动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望历史的昭示,感受辉煌的激励。我们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湖湘文化中接受洗礼、锻造灵魂,极大地增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力量,夯实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的信心和决心,激励我们承百年薪火、立青春之志,以自己的赤忱、热血书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篇章。
(供稿: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郑晓军 审核: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