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快讯
省委党史研究室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助学行动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2-08-25 14:16:30     【字体: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炎炎夏日,对莘莘学子而言,夏日才是收获的季节。近期,省委党史研究室驻村工作队在室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咪嘿们村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夏日”助学行动。

发挥优势助成长夏日扬帆新起航

夏至时节,南华县五里苴村小组的脱贫户普思华正在发愁:大女儿就要初中毕业了,按照目前的学习成绩,考上高中几乎无望。他认为,女孩子应该有五彩斑斓的青春,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嫁人,现在连高中都考不上,怎么办呢?工作队发现这种情况后,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帮忙联系好的职业学校,最后帮他女儿选择了上海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像普思华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并非个案。随着农户们观念的更新,他们也意识到接受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所以,现在的他们更注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视孩子们思维眼界的培养,更注重孩子们个体修养的塑造。

十年寒窗磨一剑,一朝鲤鱼跃龙门。6月23日10时,云南省2022年高考成绩发布,当晚就有考生主动找驻村工作队帮忙填报高考志愿。队员们一刻也不敢怠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个人高考成绩、性格特点、学习兴趣、家庭情况、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科学梳理、合理选择、精准施策为村里多名考生成功填报高考志愿。云南农业大学、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天津农学院……看着孩子们在微信朋友圈宣泄着被录取时的兴奋,队员们也是发自内心地快乐。

真情实意解忧愁夏日微风激活力

这个暑假,周书才参加了由共青团云南省委牵头开展的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他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二年级,他是目前村里脱贫户子女中高考考得最好的学生,也是村里很多孩子的榜样。北京两年的学习,培育了他独立自强的性格,他对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可面对考研的压力,他显得没有一点自信。工作队员郭胜林给他介绍了相关老师的网课和书籍,推荐了其他几所合适的高校,并建议他积极参加明年暑期各个学校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争取拿到优秀营员名额,以便在初试和面试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周福香是广西大学预科班的学生,预科一年的学习已经结束,开学后,她就要确定自己的专业。不知如何选择的她主动找到了驻村工作队,在队员们的帮助下,她顺利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当她了解到驻村工作队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时,她主动报名参加村外立面墙体的彩绘工作。她说:“我性格比较内向,暑期想通过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活动,锻炼一下自己。这样才能见天地之大、众生之广,行稳致远,活出精彩人生。”

驻村工作队和周书才、周福香交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的变化,队员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对于这些在校大学生,工作队员杨燕叮嘱道:“你们在大学里要努力学习,结合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加强深造,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自身竞争力,毕业后好为家乡多做贡献呀!”朴实的话语里充满了关爱和欣慰。

谈心谈话促交流 夏日甘霖解酷暑

临近开学,队员们担心村里的大学生享受不到各种助学政策,特意把他们都召集在一起,详细地介绍了雨露计划、奖学金、助学金等相关政策规定,让他们了解补助范围、标准、实施时间、申报方式及认定程序等,确保他们能享受到该有的补助,减轻家庭负担。还特意介绍了2022年大学生参军入伍最新政策及优惠政策,让他们充分了解参军在就学、就业、考公、考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个人成长、家庭生活的积极作用。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队员们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升学、考研、就业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勇敢逐梦,实现美好人生。会后,工作队建立了咪黑们村大学生微信交流群,方便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生活,共同成长。

召开在校大学生座谈会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今年的“夏日”助学行动接近尾声了,明年还会继续。相信这些关爱的种子,终会开出成才之花,结出振兴之果。

(供稿:吕海飞 审核:朱大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