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商务局党组以“五比五强”为抓手,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全力推动全州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比“学”强政治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执行“四个一”制度,以“三个深入”为抓手,在学中强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领导带头学、党员集中学等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活动,把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学习记忆引向深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二是深入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通过“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对照省委、州委要求,深入分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5个方面问题清单,明确工作方向,制定工作措施,推动商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为民发展、发展为民”上下功夫。制定8个方面民生实事计划清单,为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列为民办事清单9条,扎实开展“学史力行、商务为民、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中小商贸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4个方面为民服务工作,围绕疫情防控、城市创建、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开列为民办事清单32条,以环境卫生清理、志愿者服务、网格化防控、增援边境一线等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2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8次、党小组会27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7次,上党课6次;党组织服务社区5次、时长15小时,22名党员服务社区99次304.26小时;参与疫情防控网格化值守、机场值守860余人次,选派增援一线的突击队员18人次。
比“行”强革命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以“寻标、对表、建制”为措施,切实增强州商务局党员干部“落后”的危机感、“赶超”的紧迫感、“担当”的使命感。一是在“寻标”中倒逼“落后”的危机感。组织干部职工到普洱市商务局、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州司法局等单位开展寻标活动并制定创标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同类业务一流水平的单位并确定学习标杆和追赶指标。二是在“对表”中增强“赶超”的紧迫感。通过对标对表,认真梳理工作,制定政治建设4条、业务工作8条、党建工作5条的目标清单;开列四个方面16条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制定“五比五看五争当”五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对巡察反馈30条意见逐条分析、逐项研判,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并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在“建制”中激发“担当”的使命感。印发公务员(事业人员)日常考核工作方案、先进科室评选办法,推动各科室形成“比学习、比业务、比水平”的比学赶超工作氛围,扎实推进作风革命,努力提高机关效能。
比“效”强工作能力,努力提升工作质量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方案+督导+考核+问责”闭环管理机制,积极施行项目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让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有效提升商务部门工作效能。一是积极推动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牵头制定《西双版纳州建设沿边开放示范区实施意见》《西双版纳州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方案》《中国(西双版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等。以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助推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协助做好向老挝北部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波乔省、丰沙里省等五省交付援助抗疫物资。二是大力推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加大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项目推进,磨憨口岸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完成进出口货物23批10.37万件,申报金额2020.22万元。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州推进项目,完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成功举办“雨林英才”首届电商直播大赛,大赛销售总额976万元,大赛成交单量5.8万单;组织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步行街”“省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累计获得补助资金550万元。截至2022年10月,全州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均排名全省第3位。三是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以国家、省外贸扶持政策为导向,用好用活各项措施,全州对外贸易备案登记企业2231家;帮扶企业协调生产要素、指导企业配额申报,争取2022年度替代种植农产品保函担保进口计划37.64万吨;争取2022年度替代种植返销进口计划56.49万吨。成立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38家,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备案15家。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储备,完成东风农场东风柚、哈尼文化风情园、曼掌文化农庄等3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包装制作。四是“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发展。抓实企业境外投资事项办理,服务企业“走出去”。全州境外投资企业83家,开展对外援助项目申报,组织申报项目2个。成立援助老挝“走出去”重点项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服务团,建立联系机制。组织企业参加2022年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6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活动,签约项目37个,涉及资金69.49亿元。
比“绩”强服务水平,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全力推进商务领域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争当用心用情、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人”。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按照“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探索商务自建系统数据与全省统一平台对接方法,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体验活动,进一步推进商务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二是提升口岸便利化,推动外贸通关提速。推动全州口岸(通道)“能开尽开”,坚持“一线+专班工作”,针对突发事件和工作难点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解决。推出“前置咨询+现场引导”“一企一策”定制式监管等一揽子措施,加强“两步申报”“提前申报”“先放后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的推广运用,加大一线科技查验设备投入使用;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对农产品等设立“绿色通关通道”,对大宗货物进行集中批量验放。优化企业报关方式,引导企业合理安排通关时间,实行错峰通关、分流货物。积极推广甩挂、集装箱、吊装等非接触式货物接驳模式。持续推动清理口岸收费工作,全州所有口岸收费按收费目录清单全口径公示,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推行口岸收费动态管理,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疑点问题,把政策宣传解读送进门,做到“政策明”;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难点问题,把跟踪帮扶服务送进门,做到“能落地”;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堵点问题,把政策落实兑现送进门,做到“快兑现”。遴选州内商贸流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进行重点帮扶。省商务厅领导带队,省、州、县共同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解难题、送服务、促发展,建立与企业“一对一”双向联系制度。四是加强外商服务保障,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持续加强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业务指导,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线上推介、线下省外招商持续推进,通过“互联网+”推介方式,开展线上、网上招商以及网上投资促进活动,利用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线下推进等方式推进招商工作。充分利用“两稳一促”专项资金,制作外商投资储备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制作PPT和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和项目推介,并邀请企业积极参加重庆“西洽会”、厦门“投洽会”等重点促进投资类展会。
比“廉”强纪律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各项工作。一是抓实“两个维护”之责,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请示报告制度,深刻认识周凯家族式违法违纪案件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深刻教训,认真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实九届州委第一巡察组对局党组巡察反馈突出问题的整改。二是抓实“立根铸魂”之责,强化廉政思想。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形式,持续加强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党组、机关支部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相关知识,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吸取教训、提升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抓实正风肃纪之责,加强纪律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商务工作全局,列出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开展廉政谈话、廉政家访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党组书记点评活动。
在今后工作中,州商务局将持续坚定不移加强党建引领,探索“党建+业务”新模式,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推进“五强五带模范机关”创建为导向,推动全州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一城两区”新西双版纳贡献商务应有的力量。
(供稿:西双版纳州委州直机关工委 西双版纳州商务局 审核: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