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要闻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省委书记有要求!
来源:云南发布     2023-02-04 10:27:57     【字体: 】    

“今天的云南正在爬坡过坎、奋发图强,更需要赓续‘西畴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强不息、奋斗拼搏、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月1日至2日,省委书记王宁率队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期间,他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的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处党支部活动,专程前往“西畴精神”展览馆。听取现场介绍后,王宁强调,要以新时代“西畴精神”激励实干兴滇。

雷桐苏 摄

 

什么是新时代“西畴精神”

历久弥新的“西畴精神”之于当下的云南

意味着什么?

省委书记此行透露出哪些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

什么是新时代“西畴精神”?

在此次调研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此次调研过程中,王宁专程到西畴县三光村石漠化展览馆等地实地考察。为何书记专门到这个村子的展览馆参观?这个展览馆有何特别之处?

步入西畴县三光村石漠化展览馆——“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对比鲜明的照片,让人大为震撼。从昔日的嶙峋石漠,到今天的丰美绿洲,脑海中产生一个疑问:这里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上世纪90年代。

西畴,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曾经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2016年拍摄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石漠化治理工作现场。新华社记者 吉哲鹏 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畴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勇于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魄力,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孕育形成了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内核的“西畴精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在广袤的云岭大地,“西畴精神”始终焕发着光芒。“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西畴精神”激荡着云岭儿女的奋斗豪情,是激励各族群众持续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在西畴县“西畴精神”展览馆里讲述治理石漠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进入新时代,“西畴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云南脱贫攻坚精神的典型代表。

2020年,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新时代“西畴精神”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凝聚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省委决定指出——

新时代“西畴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云南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全省人民持续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西畴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学习西畴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自强自立,埋头苦干,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学习西畴人民迎难而上的进取意识,砥砺奋进,久久为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学习西畴人民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锐意进取,主动求变,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学习西畴人民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西畴精神”并不是喊出来的

也不是空中楼阁

它体现在云南奋力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美丽云南新篇章的实践中

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在党员干部“以上率下,深入基层一线”的行动中

这次调研,王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的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处党支部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王宁到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永兴路社区,也是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的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处党支部活动。书记两次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活动,折射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支部是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任何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多高,都要编入党的一个支部或小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会把好的作风延伸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具体的为民行动当中。

雷桐苏 摄

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在“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上

去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在全省掀起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

从去年到今年,省委、省政府每季度都会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尤其是今年,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举行了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的鲜明导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如今,云岭大地正在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态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如日初升、喷薄而出。

雷桐苏 摄

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豪情中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的严峻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云南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绩,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云南大抓产业招商、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制造、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一批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去年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51.6%,创十年新高。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较2021年底净增72万余户,同比增长近两成,实有企业数增长了14万户,是“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量的2倍。

周凡 摄

云南为什么要继续弘扬“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对于云南人而言,是尤为重要的精神。它弥足珍贵,是云南奋斗者精神的高度提炼;它凝聚力量,激发全省一致向前走的动力;它树立榜样,指引党员干部的行动方向。

对于新时代的云南而言,仍有必要,且必须继续弘扬“西畴精神”。

家底薄,得苦干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王宁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云南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起点低、家底薄、短板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营商环境、城镇化、创新和人才、开放发展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但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西畴精神”,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干起来。

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在三光片区,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曾经是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条件十分艰苦。刘丕荣是拉孩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从2010年起,他带领村民花了7年时间整治沙漠化土地。苦干的成绩实实在在——2017年,拉孩村土地面积人均增加了1亩以上,18个村小组进村道路全部硬化。

治理后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家底薄,得苦干。扎扎实实干,说干就干,干就干好。这就是不怕苦不被困难打倒的“云南人”!

2022年2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

到一线,意味着要吃得了苦、干得了苦活,唯有继续弘扬“西畴精神”,才能进一步改作风、转思路,为咱云南添家底,增底气。

任务重,得实干

云南的发展任务有多重?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2—2022年,云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150万人易地搬迁。这是云南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基诺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陈飞 摄

“十四五”时期,云南要如何在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基础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任务,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云南还面临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不充分、需求动力的不平衡不充分、创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任务重,得实干。这是西畴人悟出的道理。

刘家塘的群众奋斗半个世纪,凿通了300多米通向村外的“胜天洞”,闯出了一条走出大山的发展之路;肖家塘“四愚公”,奋斗6年修通5公里进村路,闯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宋昌奋斗数十年,为群众排忧解难,闯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和谐之路……

“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是“西畴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王宁强调“以新时代‘西畴精神’激励实干兴滇”的意义所在。

自“三个工作法”提出以来,全省上下掀起实干之风,成效逐步显现——

2022年,云南经济总量为28954.20亿元,GDP增长4.3%,高于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六。

2022年,全省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业)增长44%左右、占比突破40%;产业成为云南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

2022年,全省上下大抓营商环境建设,终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聚焦市场主体,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结合起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

2022年,云南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全省2.8万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共带动163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持续增收;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7元、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

……

这就是实干,扎进去、沉下来、定住神、奋力拼,云南的明天更让人期待。

谋发展,得创新干

伴随技术、市场、产业、需求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要谋发展,得创新干。

文山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改革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正当全国全省其他地区如火如荼搞建设时,文山州还在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保卫边疆和战后恢复上,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

面对差距,文山人不服输,一直在找突破口、创新点。以砚山县为例,这几年其全力拼绿色铝项目、拼工业、拼经济、拼发展。

如今,砚山县内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7家,开工建设项目15个,建成投产6个;2022年,铝产业产值18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6%。

这样的事例正在今日的云岭大地上不断涌现。

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 王永达 摄

2022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昆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提出:云南要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奋力赶超、后来居上,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正在吹响。继续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补短板扬优势,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勇于突破,寻找最适合云南的赛道,奋力前行。新时代的云南带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大步向前,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则用奋斗的脚步让梦想可及可待。

北回归线上的太阳每天都在升起

辉映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喀斯特绿洲

西畴人民苦干实干开辟出来的希望之路

在云岭大地上不断延伸

……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