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共青团普洱市澜沧县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念好“建、带、管、做”四字诀,主动争取党建工作支持,全面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增强党建带团建实效。
在“建”字上下功夫,健全“党建带团建”组织架构。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辖区20个乡(镇)、教育系统、卫健系统及26所中学全部成立团(工)委,新建非公领域团组织31家,成立“团办青年社团”3个,推动国有企业及非公领域团组织建设,区内规模以上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企业,建团率达到80%,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组织覆盖率100%。二是建强服务阵地。积极构建党团共建互促机制,统筹推进协同化“所+站+家”的服务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青年之家”,开设窗口集中向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宣传服务,目前建立“青年之家”24个。三是建好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带团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重点工作机制,将党建带团建纳入党建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等关键指标,做到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在“带”字上求发展,提升“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政治引领。聚焦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组织各级团(队)开展主题团(队)日、团(队)课,抓实“云岭青年大学习”线上主题团课,参学人数达17万人次。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团干部,实现团县委班子成员由“1+2”到“1+2+2+1”的突破,选优配齐挂兼职副书记3名;乡(镇)层面,探索建立“1+2+N”模式,即1名团委书记(由党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较年轻的班子成员担任)+3名专兼职团委副书记(机关事业单位优秀青年党员或团员和中学团组织负责人)+N名委员(机关优秀青年、创新创业青年、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9—21名委员);村(社区)层面,探索建立“1+1+2”团干部队伍模式,即1名团支部书记(由村支两委班子中最年轻的党员担任)+1名副书记+2名团支部委员。三是完善培养体系。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县团干部培训,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在“管”字上做文章,构建“党建促团建”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健全管理工作机制。联合县委组织部制定《澜沧县加强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依托规范性文件全方位、深层次管理团干部,不断增强全县团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二是抓实基层团组织述职评议。制定《2022年度基层团组织述职评议考核方案》,落实“述学、述职”与“上级考评、团员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召开2022年度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议,将年度考核结果向县委组织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反馈。三是严格落实发展激励机制。坚持“人岗相适、客观评价、多维考察”的原则,通过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探索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向党组织推荐,充分把有品德、有能力、有实绩的团干部用起来。目前,全县已有2名团干部调整至重要岗位。
在“做”字上见行动,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一是党建引领“网格”行动,激活青春动能。围绕“引领动员网络化”改革目标,构建云上共青团大网络。利用微信建立了“团县委—直属团组织—团支部”三级垂直管理群,依托村(社区)四级网格微信群,直抵“单元青年”,直接联系青年人数达3000余人,间接覆盖青年上万人。二是党建引领“扬帆”行动,助力青年创业就业。积极申报第十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并有1名创业青年获奖;为70名青年申请贷款1265万元,共计带动创业青年208名;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青年各类培训和座谈会5期覆盖250余人次;在“两园一基地”建立澜沧县创业示范基地,全县有县乡两级43名团干部联系创业青年112名。三是党建引领“志愿”行动,服务经济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团建”志愿服务新模式,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为契机,各级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6场,参与青年8200余人次,通过党团“手拉手”,做到服务群众“实打实”。
(供稿:聂敏 审核:李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