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共有残疾人32.8万人,这个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近年来,在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下,昆明市委组织部、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发起组建扶残助残党建联合体——昆明市“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和资源聚集优势,在“党建+残疾人事业”方面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和案例,这些扶残助残党建样板有残疾人事务办理示范点,有扶残助残党建项目,也有扶残助残先进组织和个人。
繁华街区有了他们的摊位
同仁街不长,只有100多米,同仁街很长,有着150多年的历史。每逢周末,这条位于昆明城市核心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都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在这里触摸法式街区的历史,感受老昆明的韵味,也往往会被街角一支由特殊人群组成的队伍所吸引,他们打着手鼓唱着歌,将快乐传递给从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
“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我们会在这里摆摊,售卖自己编织的小工艺品,姐妹们也会聚在一起唱唱跳跳,特别开心。”几年前,在五华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昆明市五华区残疾妇女手工编织刺绣工作室暨灵巧妇女之家”正式成立,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姚玉莲开始跟20多个姐妹们一起学习编织和刺绣技术。如今,通过培训考试,这支队伍已有10人获得国家工艺品制作(高级)证书,她们的产品也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姚玉莲介绍,在各级残联的帮助下,工作室虽然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类展会,展示售卖产品,但在闹市区一直没有相对固定的摊位,让她们长期经营。“今年不同了,同仁街每周的周末市集,我们都有免费摊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姚玉莲说,通过这个小小的摊位,姐妹们与外界的接触多了,也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你看这个手工编织的小粽子,就是大家摆摊时跟其他摊主一起想出来的,端午节的时候卖的可好了!”
不仅仅是姚玉莲所在的工作室,每个周末市集,寸土寸金的同仁街都会为残疾人提供5组免费公益摊位,涵盖售卖永生花、手编花束、手工糕点等的数十名残疾人,帮助其降低创业就业成本,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作为我省首条‘春城暖阳’残疾人创业就业公益示范街,从三月份到现在,经过不断调整与改进,各方都找到了将其延续下去的办法。”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党组织统一领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仁街的公益助残项目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市残联正在总结同仁街项目的经验,拟根据全市各个市集的特色特点,帮助引领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
依托党建联建平台,同仁街项目的成功得到了街道、社区、街区运营方的大力支持,同时,搭建平台也让城市社区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有了党建联建平台,社区与残联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可以协调的资源和力量更加充实,辖区的残疾人得到了更多关怀和帮助。”祥云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严严说。“通过党建引领,同仁街引入了更多的商品和业态,丰富了街区的品类,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申请成立街区党支部,努力将党组织嵌入到街区的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同仁街管理公司负责人陈永青说。
热心企业加入助残队伍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6月1日,东川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用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他们的心声。在儿童节到来之际,师生们收到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大礼包——“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爱心企业、“两新”组织党组织等捐赠的21.2万元现金和物资。
“东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学器具存在较大需求。”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即将学校的诉求对接到了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借助党建联建平台,昆明小太阳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大屏教学一体机,在该公司带头示范下,众多优秀企业和爱心人士受到感召纷纷加入。“作为‘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全市非公企业中最早加入的一家,哪里有扶残助残的需求,我们都会积极响应。”昆明小太阳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杨平生说。
“作为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环境的,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杨平生说,在企业发展进入加速期的2016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并组建党员先锋队,担负起急、难、险、重任务,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企业已在业界小有名气,是时候扛起肩上的责任,回报社会了。
“‘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的搭建,让我们不再为寻找帮扶对象东奔西跑,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放在如何做好公益事业上,实现多方互赢。”杨平生说,近年来,企业发展其最大法宝和秘诀就是“党建强则发展强”,是党建这张红色名片,让小太阳美誉传播,成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以小太阳为代表,昆明市“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已经吸纳98家成员单位,除了全市残联系统,还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且其中大部分单位为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自党建联盟成立以来,我们通过有效整合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加快梳理提供可共享的资源清单及有针对性的需求清单,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库。”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资源整合到一起,既解决了各级残联服务对象多、工作人员少的难题,又能精准汇聚各方力量,助力全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云南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各类党建主体互联互动、共同发力,最大程度凝聚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合力。但在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中,多为社区党组织提出需求,机关党组织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何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为社区主动提供服务,“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盟正在进行颇有意义的尝试。“基层拥有活动场所和阵地,机关将其充分调动起来,主动作为,以项目形式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愈发务实深入。”昆明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一路奔跑 一路向前
“跑到四十公里时,我感觉右脚大拇指指甲已经与肉分离,钻心地疼痛。当时刚好有一个回头弯,可以看见对手跟我的距离,虽然已经难受到了极致,我还是咬牙坚持住了,获得了最终的冠军。”谈及2021年东京残奥会的那2小时25分50秒,李朝燕历历在目,为了这个冠军,他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而东京残奥会男子马拉松T46级的冠军,已是李朝燕继5年前里约残奥会后,第二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1993年,4岁的李朝燕外出游玩时因误触变压器不幸失去左手小臂,突如其来的打击给尚且年幼的李朝燕带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也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5口之家雪上加霜。但这样的经历,铸就了李朝燕坚毅的性格。“受伤之后没感觉有什么不同,正常上学、做家务、干农活,健全人能做的我都能做。”李朝燕乐观地表示,初三那年他听从老师的建议,通过跑步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力,这个决定让自己既能专注于学习,也和中长跑结下了缘分。
比起身体的残缺,家里贫穷的状况更令李朝燕忧心。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李朝燕凌晨5点起床,跑步一小时后喂猪、做早餐,然后和两个弟弟结伴上学,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3年。2009年,李朝燕参加高考,并考入云南财经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军训时,李朝燕获悉省残运会即将召开,渴望参赛的他到所在残联自荐,第一次试跑就以优异的成绩被教练看中,如愿进入训练营集训。
之后的几年,李朝燕过着一边训练一边读书的日子,瘦小的身影经常在财经大学和海埂训练基地之间奔波。好在系统训练不到一年,李朝燕便崭露头角,荣获多个省残运会冠军。“拿了金牌和奖金,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家人打电话,当时只是单纯地希望通过拿到的奖金减轻父母的负担。”说起第一次参加省残运会的经历,李朝燕仍然记忆犹新。
“人生就像马拉松,只要坚持一直向前奔跑,就一定能胜利。”在先后收获中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等多枚大赛奖牌后,李朝燕把进军残奥会为国争光视作自己的最终目标。虽然因状态原因未能参加2012年伦敦残奥会,但愈发刻苦训练的李朝燕在之后的里约残奥会上一举站上最高领奖台,同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东京残奥会结束后,李朝燕回到母校云南财经大学,成为学校体育部田径队的一名教师。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李朝燕不仅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本校的师生们听,还多次参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教育大讲堂等活动,用亲身经历影响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这些年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同时,我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新的工作岗位,我要努力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冲击更好的成绩。”在5月底举行的2023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李朝燕再次在男子T46级1500米比赛上加冕,用行动来证明,向着目标,他一直在奔跑。
一间“星空”小屋 帮孩子们走向社会
“这里的咖啡师,是来自星星的可爱‘大孩子’,只要我们充满爱,他们就会一直闪亮,温暖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这则星空咖啡、烘焙店的广告,就贴在盘龙区鼓楼街道凤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入口处,咖啡烘焙店的“店面”则与办事区域平分了整个大厅。
一家店铺为什么会开在党群服务中心?凤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方芳道出了其中的缘由:“2021年4月社区搬到新办公地点后,充分征集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并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让它更好地服务办事群众。”在走访特殊困难残疾人的过程中,社区发现,不少年轻人虽然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和一定的就业能力,但社会的认可度并不高,随即对外发布需求,拟采取场地合作的方式,畅通这部分人群的就业渠道。
钱思含看到了社区发布的消息,沟通过后,她成了星空咖啡烘焙店的负责人,开始带着三四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起打理店铺。“我的孩子也是孤独症患者,因此我能理解他们,更能理解他们的父母。”钱思含说,与能赚多少钱相比,家长们更看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希望他们能先在一种无歧视的平等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再逐步自立自强。因此,当得知只需要支付水电费,就能够带着孩子们搬进社区提供的场地时,钱思含立即报了名。
“你好,喝什么?”
“一杯美式,加冰!”
张赵宇听到顾客的答复,不再说什么,他熟练地操作着磨豆机,然后拿出小勺,将咖啡粉认真地拨到电子秤上。“17克”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高兴地说了出来,“加水”“加冰”……张赵宇一边做着手上的工作,一边自己小声嘟囔着。
尽管张赵宇今天还是与普通孩子有着很大区别,但与一年前的自己相比,他已经成长了许多。“他从学校毕业后,我曾经带着他一起去找工作,但是效果都不好,他很难融入社会。”父亲张晓说,当得知在自己所住的社区就可以找到做咖啡烘焙的工作,他立即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不久,张赵宇也喜欢上在这里“上班”的感觉:“以前他一天工作6个小时,现在他自己要‘加班’到7个小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要多赚钱买紫米露喝’”。
在“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平台的帮扶下,张赵宇的“职业理想”正在变成现实,张赵宇父亲想让儿子走向社会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依托平台,残联为孩子们请来了星巴克的咖啡师,担任他们的创业就业指导教师,教授他们咖啡文化和制作过程;党建联建单位的活动,会邀请孩子们参加并购买咖啡糕点等他们亲手制作的产品。在党建联建平台和社区大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凤凰社区的扶残助残工作正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并助推“一助一、多助一”服务升级。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扶残助残体验新空间,凤凰社区的先行先试,为我们将扶残助残工作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平台互融互促找到了新思路。”盘龙区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党建联建平台的支持下,未来盘龙区会将不同的体验空间和助残企业、助残社会组织连接起来,更大范围拓展残疾人工作生活区域,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他们爱唱歌 他们也很爱笑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党的光辉照我心。”《唱支山歌给党听》是这支合唱团最喜爱的一首歌曲,队员们早已将其中的旋律和内容烂熟于心。虽然团内的大多数成员都有视力有残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敞开心扉,感悟世间的美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衣食无忧,我们要用歌声把美好幸福的生活唱出来。”合唱团成员李红梅说。
这支合唱团名叫“官渡区盲友合唱团”,又名“昆明市阳光之家残疾人合唱团”,团长倪玉鲡以前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了残疾人群体。“2011年,经老师的推荐,我到一家残疾人合唱团去授课。”倪玉鲡介绍,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整个人是懵的:“如果说不懂乐理知识,不懂发音技巧可以理解,但无论你说什么,大家都很茫然地看着你,没有任何反馈,这让我的教学完全不知从何下手。”
倪玉鲡说,残疾人都很渴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但他们不敢也不愿走出来,而歌声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倪玉鲡自己都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接触,让她坚持了十多年,后来,她还成立了民营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昆明市官渡区阳光之家文体服务中心,从事公益助残活动。
合唱团内由于视力类残疾人较多,团员们无法看见歌谱,每首歌的教学都需要口口相授,每首歌的教唱都要重复成百甚至上千遍。为了让团员们知道如何科学发声,倪玉鲡让他们用手触摸自己的脸、嘴、肚子、腰等部位;为了演唱整齐一致,她需要手脚并用来打好节拍。“我们可以学得慢,但不能唱得差。”这是倪玉鲡的理念,也是对合唱团要求,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合唱团在省、市、区及地方组织的各类合唱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两次登上央视,展现自己的风采,倪玉鲡也被省文明办评为“云南好人”。
曾经不会唱歌、不愿出门的残疾人,在倪玉鲡的耐心引导下,不但找到了兴趣爱好,甚至找回了自信,抬头挺胸,爱说爱笑,65岁的肖美玉就是其中之一。肖美玉视力残疾,双眼仅有一点光感,在倪玉鲡的坚持下,犹豫不决的肖美玉来到合唱团,立即被团内轻松愉悦的环境所吸引,她说:“唱歌让我们感到了重生,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平台的搭建,让合唱团有更多的机会登上舞台,提升大家的自信心,也畅通了寻求帮助支援的渠道,让我们受益匪浅。”倪玉鲡说。
(供稿:丁可 审核:何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