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立足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思想、组织、实践等三个角度,探索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入融合的方法和举措,就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融合,科技创新,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指出,“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烟草农科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重大部署,在国家局、省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理念,按照“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党建强院”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度融合,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支撑保障“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烟草科研院建设。
一、充分认识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是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实施新战略,推动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创新模式的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集聚智慧力量、激发热情活力,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科技创新的发展优势,把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和潜在增长点,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全院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
当前,在党的建设中,还存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部分党员干部政治历练不够、斗争精神不强等问题。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搞成了“两张皮”,不仅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单位业务的开展。只有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让两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让党员干部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勇于担责、全力尽责,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发挥好党的领导“定海神针”的作用,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党建和科技创新工作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烟科院党委全面贯彻省局(公司)党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树立“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理念,按照“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党建强院”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三个深度融合、三个卓有成效”显著成果。
(一)从思想上推进党建、科研深度融合,党的思想建设卓有成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以“初心激励前行、使命呼唤担当,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引领烟草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守好“创新科技、服务行业、造福烟农”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同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在专题党课正确引领下,全院干部职工围绕党的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在认知上产生了共鸣,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现代烟草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二)从组织上推进党建、科研深度融合,基层组织建设卓有成效。解决党建、科研“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党的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烟科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2023年世界烟草品种园建设过程中,设立流动支部1个,支部示范区3个,党员责任田21个小区,在品种园召开党员大会8次、讲党课1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探索出了党建促进世界烟草品种园建设的新模式、新品牌。烟科院育种党支部与玉溪市局(公司)技术中心支部创新性地打造了跨区域、跨单位、跨部门的支部联合共建、科研联合攻关、成果联合应用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党员带头组织、多方联合参与共同开展澄江抚仙湖流域核心烟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从实践上推进党建、科研深度融合,烟草科技创新卓有成效。院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纳入全院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党建工作要点时,更加注重党建、科研互融互通,注重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督促各级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院上下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是重要推动力,党建工作本身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党建工作对科研人员的思想统领、对科研工作的方向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科研党员指导烟叶生产10多批次35人次,解决烟叶后期大田管理、烟叶病害、烟叶烘烤等烟农操心烦心揪心的事20多件,切实解决烟叶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2023年烟科院坚持党建、科研“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氛围更浓厚,创新状态更饱满,创新成果更丰硕。全年获科技成果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获授权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47项。发表SCI论文33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新品种培育与审定快速推进,6个新品种通过全国审定,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以云烟85为代表的一批迭代升级品系,在产区和工业企业测试中表现突出,云烟121突破70万亩,进入全国前十;硃砂烟逐步稳定进入高端卷烟配方,雪茄烟风味特色更具古巴味,云南雪茄烟叶质量风格正逐步形成;绿色防控、精简生产、烟粮协同、低碳烘烤等一批关键应用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和实效。3人入选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出站1人,1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专项,3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新增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人才层次持续提升、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项目、成果、专利、论文的档次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发挥了行业科研主力军、领头羊、排头兵的重要作用。
三、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和科技创新工作融合发展的措施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局(公司)党组领导下,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主线,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思维,深入调查研究,突出“四个深度融合”,推动党的建设与科技工作同频共振,积极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新办法、新举措、新经验,主动服务全省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努力推进全院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创新学习研讨深度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全院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研人员,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将行业和省局(公司拟)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学习和科研管理学习,纳入党支部学习计划,把推进科技工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支部学习研讨的重点内容,着重加强对省局(公司)科研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的学习研讨,在学习研讨中碰撞思维,形成有效抓工作的思路措施,达成思想共识,提高决策执行力。同时,积极邀请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专家教授开展“科技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吸纳前沿科技知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二)健全党建制度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坚持“一切工作到党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一个支部一套方法、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着力探索接地气、带露珠的支部工作法。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认真查摆党建工作、科研工作中的问题。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影响科研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问题,认真梳理科研业务流程,研究出台推动科技业务水平提升的各类规范性制度。围绕强化科技项目监管、高质量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创新服务方式、实施“科技+”行动计划等研究制定系列流程、规范、制度,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制度框架体系,确保行动有“魂”,执行有“纲”,切实为解决科技短板弱项提供制度遵循。
(三)推动党建载体建设与服务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积极推进服务生产工作,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科技创新服务生产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完成理论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博士团服务生产”“专家微课堂”和“烟叶科技进农户、创新服务到基层”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科研业务骨干走上讲台、深入基层企业一线,讲授科技工作业务知识,特别是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谈思路打算和独到见解,着力营造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争一流、上水平”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党建目标管理与党员实绩考核深度融合。以科技工作实际成果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将党性修养、工作业绩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作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在积分内容和分值设置上,着重做到党员积分与科技业务、参与活动、文明创建等工作的深度结合;在积分申报、评价上,推行业务领导审核与党组织审核相结合,切实做到党员积分表现与日常工作表现相互印证,以积分考评倒逼全体科研人员高效履职。探索实行年度考核全体科研人员述职评议制度,在汇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基础上,重点汇报个人业务实绩、工作思路打算以及查摆问题整改情况等,做到党建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目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烟科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现代烟草农科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作者: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乔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