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民出版社:强化政治机关意识 提升国有出版企业党的建设质量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4-07-24 17:07:57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战略考量,特别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乃至各级机关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强化政治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化激励为行动、变压力为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国有出版企业机关落地见效。

树牢政治机关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出版企业机关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着力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敏锐力,强化政治领悟力,增强政治执行力,认真履行脱贫攻坚政治任务,接续乡村振兴,在挂联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共计2112.71万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惠民书市”等活动,累计向书博会、村镇小学、扶贫点、机关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机构捐赠图书和物资1.22亿元。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团结一致,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永葆对党忠诚政治本色。

二、强化政治责任,建设模范机关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好“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要求,适应出版事业发展需要,以创促建、以创促改,推动机关党建在集团出版、印刷、发行、传媒各领域走深走实。

坚持党建引领,锻造专业出版铁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累计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35期,做到1738名党员全覆盖。传达学习3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研究贯彻落实意见90余条,所属各级党组织累计学习3000余次,成立10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等开展学习和宣讲活动近1500次。加强出版文化企业党建工作,突出政治标准,建立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正风肃纪,深化清廉出版建设。深入推进“清廉出版”建设,实施“风清气正新时代出版”“政治监督护航行动”等8个专项行动,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企业党委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党委前置原则,加大监管执行力度,加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教育,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企业党委内部不断提高政治自觉,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党建工作的执行力来保证企业制度的执行力,使支部成为企业制度落实的坚强堡垒。

三、狠抓任务落实,提高党建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加快转型升级,实施精品工程,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聚焦任务落实。党委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用新时代党建思想为出版行业品牌建设凝心聚魂,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出版事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大局中谋划,实现党建工作与出版业务的深度融合、与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抓经营增效益、抓管理提效率、抓改革增活力、抓发展强基础、抓治理防风险”五项重点工作要求,全力抓落实解难题促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聚焦主题出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产业工人当好主力军,举全产业链之力,全力做好主题教育重要学习材料在全省的印制发行工作,落实为人民出好书的出版理念,大力实施滇版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振兴出版主业行动计划,策划出版了《李大钊年谱》《张桂梅》《农民院士》《独龙春风》等一大批主题出版物,承接印制学习用书近300万册,直接发行200余万册,为全省主题教育贡献出版力量。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企业出版党建的使命所在。我们要运用好这些宝贵经验,准确掌握内在规律,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在建设模范机关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紧紧锚定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做大党建主题出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奋力开创云南出版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出版力量。

(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 欧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