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司法护航边疆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4-03-27 15:18:10     【字体: 】    

近年来,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把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为宗旨,高擎公平正义之剑,以法治捍卫祖国边疆的和谐与安宁,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唱响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时代旋律。

深化抓党建强组织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坚实基石。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构建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法院整体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力支撑,选树出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鲍卫忠,广泛开展“对标‘时代楷模’,争做鲍卫忠式好干警”学习活动。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将民族团结政策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重要学习内容,积极围绕“党徽耀天平 英模铸法魂”等主题,在全市法院开展专题党课、分层宣讲等活动。

深化抓党建促凝心聚魂,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带动干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三年共召开党组会议学习贯彻、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周一课堂”“法官加油站”等载体,组织法院干警集中学习86次,发放应知应会手册2000余册。由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杂志社、临沧中院共同举办鲍卫忠同志工作方法理论研讨会,提炼总结出鲍卫忠群众工作法,不断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方式方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组建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开展宣讲30场次,讲述楷模故事,传播边疆法治好声音。坚持立足审判职能,不断加大双语法官培养力度,积极推行双语审判模式,注重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吸纳“双语”特邀调解员,形成以“双语法官”指导、“双语调解员”主导的特色民族调解模式。投入100余万元资金修建2个民主法治广场,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以派出法庭、村委会为依托,建成彝族“帕帕窝”、佤族“共融”等12个民族特色调解室,将民族文化融入调解工作。

深化抓党建促审判质效提升,以实干业绩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始终把能动司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抓手,协调各方资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全市开展“无讼村(社区)”“枫桥式”人民法庭、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创建,充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新研发“无讼临沧”可视化调解平台,实现“一扫即调”“一码解纷”,该平台入选2022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通过持续强化民生司法保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三年来,临沧中院对两会中提出的538条意见建议逐一办复,组织各族代表委员参加跨区域交叉视察活动共850人次,严格落实“有信必复”,受理办理453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各族群众的司法期待,让各族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七条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妥善审理破产案件,永糖破产重整案成为办理强裁破产案件示范样板。以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各民族美好家园,举办首届“澜沧江司法论坛”,推动通过《临沧市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实施办法》,其中德翔矿业公司行政补偿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精品案例”。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杭州西湖法院签订全国首份名茶保护司法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建立名茶品牌司法保护全国联盟,受理全市首例冰岛茶商标品牌侵权纠纷,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措施。依托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建“法院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法治大篷车”,开展“六进”活动184次,举办文艺汇演65场,拍摄微电影、短视频600余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力走好各民族共同富裕路,派出9批次36名法院干警助力凤庆县腰街彝族乡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调投入帮扶资金2300余万元,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富样本。

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嘱托,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三好法院”创建,立足于边疆民族地方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各项工作中,开辟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司法护航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的特色之路。

(供稿:符馨芸 审核:蔡高武)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