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一直以来,文山州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林长+”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林长作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山路径,推行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绘就绿美生态“新画卷”。
充分发挥林长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群因“绿”而动,掀起造林绿化“新热潮”。积极探索“党建+林长制+绿美”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林长制工作与党建、绿美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各级林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绿美生态建设工作部署要求,突出“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全州树立绿美“一盘棋”思想,引导动员各方力量植树添绿,深入实施绿美山川行动,全域贴上绿美标签,扎实推进“绿美+”建设,推动全州扩绿兴绿护绿蔚然成风。坚持在“林”上精准聚焦、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健全完善林长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用活总林长令和林长制,压实林长巡林责任,促进林长制变为实实在在的“责任田”,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2023年以来,完成营造林20.24万亩,“三沿”绿化人工造林0.46万亩,“四旁”绿化植树71.4万株,绿化村庄3588个。
充分发挥党员林长先锋模范作用,干群逐“绿”而行,展现绿美建设“新作为”。注重发挥党员林长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林长制工作中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在文山环城路上、公园花园、水库坝头一线,到处可见党员志愿者手持镰刀、锄头、喷壶等工具进行栽花栽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以“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为目标,深入开展“一人十树、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示范运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美建设一直抓”,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山“绿美符号”。优化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形式,将义务植树与“绿美文山先锋行”常态化融合开展,依托“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不断创新拓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载体,把全州人民“盼绿美”“要绿美”“建绿美”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共建共享绿色的实际行动,形成“干群植绿增绿—群众见绿享绿—全社会自觉添绿”的良好闭环。“雨季+义务植树”模式在绿美文山先锋行中获得推广。2023年以来,全州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40.8万人,义务植树806.7万株。
充分发挥县级林长牵头抓总作用,全民持“绿”发展,推动特色产业“新篇章”。实施“林长+林业产业链长”机制,推动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紧扣州委、州政府“3815”战略文山行动和大抓“资源经济”安排部署,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落实推动“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以国储林、油茶、八角为重点组织开展招商引资,依托“双重”、油茶营造等林草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林草产品科技攻关、产品包装、市场营销。持续发展“1+3+8”林草特色产业,实施八角产业“双百”工程,计划实施八角新植和低效林改造21.4万亩,持续推进“三棵树”产业壮大发展。大力推广林药、林禽、林畜、林旅项目,做实“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发展以三七、草果、砂仁、山豆根、石斛、黄精等为主的林下药材基地3.3万亩以上。大力推广“林长+国有林场+基地+农户”“林长+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发展营林经济,完成林草产业总产值219.96亿元。
(供稿:韦荣彪 审核:沈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