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一直以来,普洱市墨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坚决扛起保障粮食生产政治责任,锚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聚焦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抢抓农时,铆足干劲,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牢牢守住生产安全主动权,为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夯实基础。
党组领航“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基脚石”
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墨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2023年选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机关书记特色项目”,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充分发挥项目领航作用,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成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局党组书记带头深入项目一线、抢抓工程进度、把控工程质量、落实安全生产;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项目联络员,与镇村两级紧密配合,压实三级建管责任,让党旗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深化项目推进落实。树牢“抓项目就是谋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2021—203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正在实施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4个镇15个村,建设面积5.5万亩,总投资1.821亿元。已申报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7万亩,涉及5个乡镇26个村,计划总投资3.57亿元。截至目前,墨江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3.4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97.186万亩的24.16%,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18.98万亩,占全县永久基本农田60.91万亩的31.16%。
推动项目提速增效。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增加及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周边群众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22年立项实施的联珠、新安高标准农田补建项目区现有农户3071户13874人,实现粮食产量增加2994.80吨/年,群众增收534.1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85元,为项目区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支部引领“藏粮于技”,奏响粮食生产“进行曲”
履职尽责使命担当。局机关党委紧紧围绕“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提品质”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不断探索“党建+”发展模式,强化责任担当,鼓励农技人员下沉田间地头,以“脚上沾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扎实推进先锋引领行动,积极推行“支部+农技服务队+项目”方法路径,把党旗插在田间地头,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本领。组成农技服务工作组深扎一线讲政策、传技术,解民忧,勇当技术“讲解员”,助力粮食稳产高产、丰收增收。
厚植于民真情服务。农技中心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当好政策“宣传员”,围绕全年种植目标,精心组织镇村干部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种植观念,全力推进生物育种玉米种植、水稻旱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推广服务指导。截至目前,落实种植任务4.56万亩,开展培训158期5820人次,签订知情书、种植协议5820份。
聚焦主责“藏粮于策”,扛实粮食生产“责任旗”
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为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现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县农科局扎实开展墨江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结合实际,及时成立领导机构、科学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专业队伍等,确保按时完成墨江县“土壤三普”工作任务。目前,已召开墨江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启动会暨技术培训会,完成外业调查采样417个,完成率16.8%。
多措并举保驾护航。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抓好各项粮食生产重点工作的落实。加强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种子、农药、地膜等生产物资储备;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侵权、制售假劣种子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做好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保险等惠农政策宣传,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全面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为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保驾护航。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开展“落实执行年”行动为契机,聚焦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为主线,激励引导干部职工投身乡村振兴建功立业。2023年县农科局选派驻村队员27名,其中第一书记6名,着力发挥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员、产业发展辅导员、“三农”人才培训员、为农服务技术员作用,着力锻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三农”科技队伍,在服务大局中争先进、在聚焦主业中创一流,努力开创墨江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供稿:丁晓慧 王娟 审核: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