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昭通市能源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4-06-07 10:19:53     【字体: 】    

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样态和质态,绿色能源产业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昭通市水能、风能、太阳能、页岩气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开发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昭通市能源局坚持以“党建红”引领“能源绿”,围绕“产、城、人”三篇文章,聚焦“项目建设、能源保供、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盯“重点”、破“难点”、通“堵点”,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着力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强“基”固本,绿色能源基础不断夯实。坚持项目谋划“一盘棋”,党建引领促发展,抢抓政策机遇,聚焦新能源、电网、煤电一体化等重点领域,以只争朝夕、谋定快动的奋进姿态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拼项目,打好项目攻坚战。认真践行“三法三化”工作法,成立7个工作专班,细化24个重点项目115项任务清单,实行“一个县区、一名领导,一个项目、一个清单,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挂县包保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合力攻坚。2023年,全市能源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全省第三,500千伏鹤城变、220千伏新城变等骨干电网建成投产,云铝海鑫、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用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大电网+大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中缅油气管道通气运行,川气入昭管道加快整改,全市天然气输送能力超9亿立方米、储气能力突破450万方;昭通高速12个服务区(停车区)、云南滇约充电昭通站、省耕公园等大型集中式充电站运维正常,充电基础设施实现直流快充“乡乡全覆盖”,充电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新增新能源电动车5112辆,同比增长39.55%。

多“能”互补,绿色电力体系初步形成。坚持内供外送“两手抓”,把能源电力保供作为“书记领办”项目,在服务好“国之大者”的同时保障全市电力需求。充分发挥昭通水电资源优势,依托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大巨型水电站,积极推进“西电东送”通道建设,增强三大水电站对外输送和就地转化能力,将昭通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水电基地。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窗口期,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进一步加快推进风光资源开发,建设金沙江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电站288座,总装机容量245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9.9%,基本形成了以水电为主,火、风、光等多能互补、品种齐全的绿色电力生产供应体系。2023年,全市发电量突破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实现装机量、发电量全省“双第一”。

向“新”而行,绿色能源发展提速增效。聚焦“增绿、降碳、节能、环保”,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入开展“三年行动我带头”活动,加强与中煤科工沈阳研究院等深化合作,激活科技创新要素,全面推进煤矿升级改造和“五化”建设。围绕煤炭精深加工,规划布局煤炭洗选、瓦斯发电、产能储备项目,大力发展碳素电极、石墨烯等下游产业,加强链主企业培育,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实现“富矿精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煤炭洗选企业26个,年洗选能力1480万吨,原煤入选率达到84%;建成瓦斯发电站6个、在建2个、拟建9个,总装机78900千瓦,瓦斯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建成火电厂2个、装机规模240万千瓦,镇雄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牛场—以古3×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进入前期。2023年,全市完成燃煤发电105.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2%,创历史新高。同时,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威信区块建成4个平台21口井,年产气量1.5亿立方米,大关县“木杆-寿山”区块今年底将实现2个首选区、2口评价井产气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页岩气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推动“气化昭通”战略提速增效,奋力谱写昭通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供稿:昭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昭通市能源局 审核:古鑫)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