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州委、州政府工作安排,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强大动能。2024年上半年,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20.58万人,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的108.3%,其中,转移省外就业5.12万人,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的150.5%。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力,在绝对忠诚中谋划推进。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新使命,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效,为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专题研究部署。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推进。州、县(市)、乡镇(街道)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二是细化三级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州、县(市)、乡镇(街道)转移就业工作方案,把目标任务压实到村、到户、到人。三是发挥“领头雁”作用。制定出台《怒江州劳务经纪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优先选派党员参加劳务经纪人培训,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劳务经纪人实名库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奖惩清单,切实发挥劳务经纪人带头引路作用。2024年共表扬了42名有突出贡献的劳务经纪人。
以党旗引领为凝聚力,在寻岗送岗中攻坚克难。为着力破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人社部门利用春节前后3个月的时间,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找岗小分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号召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中,引导党员在一线集结,让党员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需求。一是深入劳务输入地积极寻岗。由州、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员领导干部组成找岗小分队,赴广东、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用工大省(市)开展劳务对接工作,收集适合怒江籍群众务工的就业岗位1万余个。二是走村入户扎实宣传动员。抽调500名党员干部组建24支就业小分队到全州24个800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其他村(社区)依托驻村(点)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组建就业小分队。全州共3200余名就业小分队队员,每天进村入户,以50岁及以下劳动力为重点,宣传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政策,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和参加技能培训,做到转移就业能转尽转、应转尽转,技能培训应培尽培。三是典型引路激发务工动力。邀请农民工优秀代表、劳务经纪人、村(社区)干部等召开宣讲会,用身边的典型讲好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的故事,鼓励亲戚、老乡一起外出务工,激发各族群众由“要我转”变为“我要转”,2024年共开展宣讲会50余场次。
以搭建平台为协同力,在整合联动中创新突破。着眼减少信息壁垒,打破“招聘无人、求职无门”的现实状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着力构建以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结合州内重点产业、企业等用工需求,优先保障州内企业用工,促进怒江州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一是零工市场作用发挥明显。2023年以来,建成4个零工市场,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供求信息、职业指导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信息推介、权益维护指引等服务,为各类有就业意愿的求职者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搭建相互沟通、互惠共赢的平台。2024年零工市场服务900余人次,发布岗位信息300余个,200余人次达成初步求职意向,实现县内就近就地就业13.76万人。二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初显成效。积极探索“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人力资源公司。截至目前,怒江州有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备案证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1家,有取得派遣许可证的经营性劳务派遣公司31家。2024年全州人力资源公司共组织1000余人外出就业、就近就地就业。
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力,在实干苦干中担当奉献。牢固树立“人社为民”的服务理念,聚焦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需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厚植为民情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活动,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充分感受到人社服务带来的高效和便利。一是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融入中心工作。以党支部为单位积极组织党员参与浦东·怒江东西部劳务协作的“扩岗提质”行动、泸水市就业援助月的专场招聘会等招聘活动;开展线上直播带岗10余场次,线下充分利用“赶集日”、民俗活动、文体活动等平台举办招聘会90余场次,宣传就业岗位2万余个。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劳务协作工作。2022年10月成立了怒江州驻珠海市、义乌市(东阳市)、浦东新区三个新时代职工之家党支部,为怒江外出务工党员及群众提供暖心、舒心、贴心的服务。驻外新时代职工之家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作用,密切联系在外务工群体,帮助怒江籍员工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三个新时代职工之家党支部成立以来,共开展集中输送3500余人次到当地就业;走访、对接人社部门552次;走访企业1476次;帮助调岗1818人次;收集就业岗位2万余个。在此基础上,2024年拓展了与苏州、杭州、合肥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
(供稿:怒江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审核:杨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