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州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三步走”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系列三年行动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落地见效,推动怒江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实施绿美交通建设三年行动保生态促发展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品位、提升旅游功能”为总体目标,以因地制宜、适地适绿、适地适美为基本原则,深入实施绿美交通建设行动,持续整治路域环境。怒江美丽公路于2022年被央视推荐为全国12条“最美自驾路”之一,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小沙坝服务区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AAAA级公路服务景区。2022年以来,建成路景融合、景随路移、和谐自然的绿美公路1105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被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表扬。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努力构建旅游休闲观光、自驾自助服务、民族文化体验、边疆党建长廊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工程,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
美化公路
实施农村公路隐患治理三年行动防风险促保障
深入实施农村公路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全力消除农村公路临水、临崖、急弯坡陡的安全隐患存量,全面加强危险路段安防设施覆盖,切实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保障能力。2020年以来,全州272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通邮,危险路段生命安全防护设施基本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泸水市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兰坪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4年熊晓伟同志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黄福伟同志被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隐患治理
实施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稳就业促振兴
深入实施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就地就近就业”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三年行动。通过开展“四个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就业一批、农村公路项目推广以工代赈吸纳一批、公路管理养护公益岗位安置一批、道路运输以工代训增收一批),着力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带动农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比如,2019年以来,仅护路员公益岗位安置1761名,其中怒江美丽公路护路员每人补助3000元/月,每年可增收36000元。据统计,2022年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共组织就地就近就业人数达9387人,发放劳务报酬9517.5万元。
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监管促稳定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原则,深入实施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细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聚焦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上交通、路网管理等“四大”领域,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监管责任,抓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2022年、2023年安全生产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等次。
一线执法
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治乱象树新风
深入实施交通运输行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健全完善执法体系,全面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全力整治执法乱象、行业乱象。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投资528.81万元建成全州唯一的道路运输安全信息化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州道路运输“两客一危”(含旅游包车)189辆、农村客运931辆、网约车309辆以及城乡公交车110辆等营运车辆的数字化监管,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打非治违”整治工作,2024年以来出动执法人数674人次,检查车辆3074辆次,查获非法营运车辆10辆,没收线路牌9块,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04起,处罚金额达7.48万元。全州非法营运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道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供稿:怒江州交通运输局 审核:杨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