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州文山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抓手,以人为本,因村制宜,精准施策,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党建引领,先锋示范,凝聚整治合力。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先行”的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制定印发《文山市弘扬“西畴精神”全面实施农村工作“六件套”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组织引领、责任引领、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方法,突出党建引领,助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乡镇(街道)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全面提升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以人为本,因村施策,构建长效机制。坚持因村施策,制定一村一方案,成立由“县乡村党员领导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农户开展摸排,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发动农户建设“小三格”“隔油池”、排污管等设施,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充分发挥组织资源优势,通过党员家庭示范带动,全面启动收集池、“小三格”、雨污水分离、排污管、“大三格”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每家每户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文山市完成“纳管”治理村20个、“小型湿地”治理13个、“单户小三格+村集体大三格”治理111个、“一体化设施”治理16个、“单户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治理412个。
统筹推进,盘活资源,全力推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领头雁”、人民群众“主力军”、村组干部“参谋长”作用,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抓实管理,坚持“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做到合理规划、雨污分离、残渣过滤、集中收集,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建设。坚持建管并重,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建立制度管护、资金维护、专人看护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89个行政村573自然村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70.63%。
强化整改,补齐短板,促进提质增效。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排查专项行动为契机,从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农业农村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四个工作组,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河流、溪流径流区村庄为重点,对标污水是否地面横流、化粪池是否定期清掏、是否建设污水收集系统、治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排水沟渠是否淤堵、村庄水体是否黑臭、运维机制是否健全、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对上报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89个行政村573自然村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开展成效跟踪检查工作,并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限时完成整改,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供稿:杨福霞、周炳仁 审核:刘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