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施“五大攻坚战”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就业、强保障、聚人才、促和谐、优服务等重点工作,奋力开创临沧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打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攻坚战”,筑牢民生之本。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构建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每月招聘日”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78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7.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6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5442人。实施“技能临沧”行动,围绕茶叶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6163人次,技能人才就业率达80%,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不断做实“岗位供给”清单和“就业需求”清单,帮助各类重点群体实现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扶持贷款973人/户,发放贷款23994万元,带动就业3063人。打造临翔区零工市场等省级就业创业载体平台4个,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全面夯实民生之基。
打好“社保扩面提质攻坚战”,兜牢幸福底线。坚持以“扩面、提标、优服务”为主线,组织社保服务先锋队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宣讲政策,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截至2025年3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8.6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98%,工伤保险参保18.3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1.6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提升民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3元,惠及群众34.92万人,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深入推进社保多元化合作服务,推广“社银合作”,设立乡镇社保服务点30个,广泛开展社保服务在银行、邮政基层网点合作办理或委托办理。常态化开展稽核工作,实施“数据比对+实地稽核”双机制,确保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安全运行,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打好“人才引育留用服务攻坚战”,激活发展动能。坚持全链条发力,靶向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计划引进教育、医疗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53人。落实“兴滇英才”“兴临人才”支持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人、银龄专家4人。深化产教融合,临沧技师学院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获得电工、电焊工、汽车整车装调工项目建设资金600万元。推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定制班,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027人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破四唯”要求,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依据开展职称评审,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活力。优化服务生态,落实“兴滇惠才卡”制度,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打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攻坚战”,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健全完善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长效治欠体系,深入开展“无欠薪企业”创建活动,创建成功数量排名全省前列。组织实施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扩大电子劳动合同覆盖面,156户企业签订电子合同10498份。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为5562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5228.55万元,根治欠薪工作典型经验在省、市相关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畅通维权渠道,构建“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劳动人事(新就业形态)争议纠纷一站式多元调解工作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83.06%,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加强普法宣传,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引导企业和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筑牢社会稳定基石。
打好“效能提升攻坚战”,提升人社服务辨识度。坚持以“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为目标,深化党建引领,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合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一线亮身份、作表率。推进数字化改革,多渠道动员社区居民申领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签发147.45万人,人口覆盖率66.96%,已开通电子社保卡的居民可线上开展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等90项人社服务。强化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人社系统技能练兵比武”活动,通过以比促练、以练促学、以学促干,营造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政策、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培养“政策通、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人社干部队伍,不断提升人社干部队伍素质和窗口服务能力。
(供稿:顾云龙 审核:蔡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