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文山州:党建引领促发展 警心向党护平安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5-05-07 10:44:53     【字体: 】    

近年来,文山州文山市公安局机关党委将党建工作视作驱动公安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红色引擎”,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推动公安工作,致力打造极具公安特色的党建品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政治与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忠诚警魂。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样化学习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持续深入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民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性教育。通过组织党员民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党员民警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充分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与反面警示案例,开展正向激励与警示教育,引导党员民警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是抓好主题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青年理论小组学习和干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各类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民警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准确掌握各项纪律规定。深入开展队伍“零违纪”创建活动和纪律作风学习教育整顿,组织开展纪律作风学习教育整顿闭卷考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集中观看《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切实抓好以案促学、以训助学。

加强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实战演练等,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指导,不断提升党员民警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积极鼓励党员民警参加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助力民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党建工作全面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干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紧密挂钩。对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党组织和党员民警进行表扬奖励,充分激发党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对党员民警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公安队伍风清气正。三是关心关爱民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心关爱民警。全面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解决民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心理健康辅导、文体活动等,有效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打造“党建+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以新平派出所党支部为关键“哨点”,成立文山州首家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打造党建引领下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搭建党建联席会商平台,组建“14+N”调解队伍。推行“每日一名公安警力、一名基层治理专干、一名社区综治专干、一名专业律师驻所值班”工作模式,高效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警地融合”强化源头防范、“警司融创”优化分类处置、“警律融优”提升调解质效、“三涵融合”确保闭环化解,推动形成警地联动、专群结合、联管联控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起。二是推行“党建+社区警务”模式。以西华派出所作为社区警务改革试点,全力推动警务工作前移、警力下沉,构建“社区警务扎根社区”的全新格局。以社区党委为纽带,在辖区8个社区分别成立片警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实现“三室”协同联动。推广“1+1+3+N”警务新模式(1个社区+1个综治中心+3室+N个社会力量),通过党群联防力量,全面推动小案侦破、动态巡防、“面对面”警务服务、联动纠纷调处、风险排查等各项工作。2024年以来,西华派出所辖区警情同比下降46.68%,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9.84%,受理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9.16%,成功分流处置非警务警情1846起。三是构建“党建+优化营商环境”模式。将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社会治安管控有机结合,新平派出所党支部与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组织成立“警企联建”,揭牌“警企共建单位”,签订《警企共建协议》,为企业开通12条绿色服务通道,提供5次重要活动安保服务,开展3场送法进企活动,受众达2200余人,成功化解企业矛盾纠纷8起,为266人提供办证服务。同时与文山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党组织开展“警医联建”,建立安保联勤联动机制,组建党员警医、警校联勤巡防队伍。累计落实每日“警+勤”联巡1520余人次,联合调度890余次,成功化解涉医纠纷15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供稿:李智 周炳仁 审核:刘俊英)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