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文山州文山市委党校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积极探索党建与党校工作融合点,以“三个聚焦”为强劲动力源,全力点燃党校发展新引擎,为文山市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党校力量,推动党校事业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聚焦政治引领,点燃“党建+理论武装”新引擎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在干部培训领域,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2024年以来,精心组织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中青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等培训班19期5420人,指导服务各乡镇(街道)党校、市级有关部门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培训班9期3000余人。积极探索中青班干部教育培训区域协作新机制,通过与砚山县、蒙自市、屏边县开展跨县(市)合作办学,创新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联享、基础课程联备、师资队伍联育、科研课题联研、主体班次联办”的“五联”工作模式,为干部教育联合体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坚守理论宣传“主阵地”,积极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村社,完成宣讲20余场、2000余人次。针对党员教育实际需求,特别开设流动课堂,组织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54次,为3000余名基层党员送去优质理论课程,有效缓解了基层党校师资短缺、理论教育课程不足的问题。常态化开展党规党纪、乡村振兴、法治等各类主题宣讲90余场,覆盖5000余人,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聚焦红色传承,深挖“党建+党史研究”富矿脉
深度挖掘文山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党校思政教育,致力于打造党性锤炼的大熔炉,传承本土红色基因。红色课程开发方面,精心打造了2门党史党性教育优质课程、6个红色故事以及1个典型案例,编制完成《文山市现场教学路线指南》教学手册,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现场教学14场,让学员充分体会地方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实地体验中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红色文化传播方面,以楚图南革命历史资料为基础制作楚图南同志的一封家书廉洁故事短视频被州委宣传部采用,结合《学党史・读好书》等系列活动录制的5期好书推荐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布,进一步扩大了文山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同时,围绕《领导干部斗争本领》《弘扬延安精神 耀云南革命文化》等14项课题深入开展党史党性课题研究,积极探寻党员干部成长与使命担当的内在逻辑,为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筑牢思想根基。
聚焦成果转化,打造“党建+决策咨政”硬实力
2024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决策咨询职能,切实履行“为党献策”的智库使命,针对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等重要课题开展研究12项,为城市发展和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理论研究方面,在《云南日报》等省级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5篇,在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刊发调研报告2篇,在《文山学院学报》《红河学院学报》等学报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州委党校校刊及建校70周年征文集发表文章7篇,在《盘龙河》杂志刊发文章3篇,在“第一文山”微信公众号发表网评文章7篇,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为地方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在文笔塔提升改造布展方案设计中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文山老八景之“雁塔秋风”重焕生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7篇,参与撰写的《关于强化巩固乡村党员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建议》获省委领导认可并批示,充分彰显了党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方面的重要作用。
(供稿:王瑜 周炳仁 审核:刘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