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建引领绿美行动 绘就城乡生态新画卷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5-05-13 14:54:25     【字体: 】    

自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来,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通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推动形成“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群众跟在后面上”的生动局面,为保山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绿色发展“桥头堡”

市林草局党组将城乡绿化美化作为“书记工程”,建立“党组统筹、党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盘棋”推进格局。聚焦“种什么树、种多大树、种在哪里、怎么种、苗木从哪里来”五大关键问题,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一线调研”,走访基层党组织120余次,召开专题研讨会26场,制定《保山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乡土树种为主、全民参与共建”的工作思路。

为破解苗木供应难题,局党组依托国有林场建成6个乡土树种保障性苗圃,总面积达332亩,累计无偿提供苗木20万余株。同时,推动出台《保山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和《主要乡土树种苗木质量》地方标准,将党建工作与技术规范深度融合,为绿化美化提供科学支撑。

党员示范树标杆,激活生态建设“红细胞”

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创新开展“绿美先锋行”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义务植树、清河行动等。2024年,市直机关13200余名党员在河图街道、惠通社区等地种植香樟、云南樱花等苗木,推动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500余亩。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绿美服务队”,深入仁寿门社区等重点区域,无偿提供绿化美化规划服务,赠送清香木、红花油茶等苗木10万余株。

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干部积极探索“绿美+产业”模式。大官庙社区绿化示范项目中,党员干部带头协调资金500万元,采用“村庄周边种景观树、村内种经济树”的科学布局,种植9类乡土树种25.15万株,成活率超90%,既美化环境又带动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在李家寺村清水河流域治理中,党员干部主动对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星巴克・中国,引入150万元社会资本建设湿地,形成“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生态治理新机制。

红色基因润心田,培育生态文明“接班人”

市林草局党组将杨善洲精神融入生态建设全过程,与云南省杨善洲基金会共建“杨善洲纪念林”,在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种植玉兰、雪松等苗木2253株(丛),打造集实践教育、红色传承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弘扬善洲精神・争做绿美先锋”主题活动,组织师生重走“善洲小道”、聆听英雄事迹,引导青少年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的理念。

此外,全市建立“学校+林草部门”协作机制,在23所中小学挂牌成立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组织党员教师开设生态课堂,开展“小手拉大手”植树活动,累计带动5万余名学生参与绿化美化。龙陵县雪山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茶产业,党员干部带头改造低效茶园,举办斗茶大赛,推动茶叶鲜叶产量同比增长200吨,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同频共振。

融合发展提质效,打造绿美保山“升级版”

市林草局党组坚持“党建+生态+民生”融合发展,将绿化美化与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等有机结合。在城市,推行“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打造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等绿美样板,带动周边商业体年收入实现增长。在乡村,实施“绿美村寨”建设,建成生态花海200余亩、美丽公路16公里,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为巩固绿化成果,全市建立“党员责任区”“河长制+党建”等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开展巡林护河、病虫害防治等志愿服务。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00万株,实现人次尽责率和株数尽责率双10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9.7%,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

(供稿: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审核:杨金凯)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