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牢节能增效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73%,超时序进度推进节能目标。2024年,普洱以仅占全省2.4%的能耗总量,贡献了全省3.8%的地区生产总值,诠释了“绿色GDP”的高效内涵。
统筹推进全市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科学统筹经济发展与节能降碳,实现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通过建立严格的节能闭环管理机制,对全市21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全覆盖能效诊断和节能监察,并全部接入全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节能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1年至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73%,节能目标推进超时序进度;202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6%,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排名全省前列,以全省2.4%的能耗总量贡献了全省3.8%的地区生产总值。
以点带面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深入推进。聚焦工业领域节能,普洱市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成功引入深圳珈钠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深圳天锂锂离子电池项目、昌意钠电钠离子电池项目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一手抓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并取得显著成效: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普洱制盐分公司10万吨/年MVR制盐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于2025年1月试运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节能改造前下降65%,每年可节约标煤0.7万吨以上,降低碳排放量超3.5万吨,污水减排量同比降低40%。其产品“生态云盐-天然钙盐”获得产品碳足迹证书,公司获颁“零碳工厂”证书,成为我国盐行业首家实现“零碳工厂”认证的企业。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即将完工的节能减碳技改项目,预计年节煤1.43万吨,减碳3.5万吨。同时,积极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全市已形成以水电为主、风电光伏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供应格局,投产电站161座,总装机达1072.86万千瓦。此外,强化能耗源头管控,严把新上项目节能审查关,“十四五”规划以来完成节能审查21件,动态监控“两高一低”项目清单,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重点领域减碳增效。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4.7%,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2%。
创新引领碳管理迈出新步伐。在碳管理领域持续创新,覆盖林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居民生活等七大领域的碳账户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全方位、多角度的碳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制定了《普洱市碳足迹核算重点产品目录清单》,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挖掘节能降碳潜力。目前,已完成国内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迈山区域碳足迹核算,成功开发省内首款景迈山普洱茶(一生一熟)碳足迹核算产品,开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低碳发展融合新模式。
全面节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引领“两新”加力扩围。严格落实设备与消费品能耗、排放标准,2025年,共整合各类省级资金1060万元支持澜沧安琪酵母公司酵母制品绿色制造、孟连县垃圾收转运、景谷县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等项目开展设备更新。全市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7051.03万元,直接拉动零售额超5亿元。全市节能行动持续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76项指标、68项任务、143个项目均达到预期。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生态日宣传活动和反食品浪费评估调查持续开展,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机构率先垂范。全市610家公共机构100%建成节约型机关,普洱行政中心污水循环利用处理系统年节约绿化用水超3万立方米,节能改造实现照明节能率达59.09%,年节电约73.86万千瓦时。2024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水耗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20年分别下降28.91%、32.51%和8.16%。节水与绿色建设同步推进。坚持“四水四定”,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绿色出行比例达85.8%。2024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加快形成。
(供稿:董金 审核:刀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