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突出党建引领,以超常措施、攻坚状态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增收夏秋攻势“七个行动”,坚决扛牢“稳就业”首位责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纳入“六个着力”“6个方面下功夫”任务清单,列为2025年“10件惠民实事”。研究制定“1+2+3”系列文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的就业促进机制,奋力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的就业答卷。
实施就业岗位挖掘行动。依托“科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挖掘就业潜力,推动旅居、旅游、避暑等经济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聚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拓展城乡基层服务空间,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放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就业增量。加大与东部发达省市劳务协作,拓展成都、重庆、武汉等地新的劳务协作空间,建立起10万人以上的动态岗位库。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技能曲靖”行动,大规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培训赋能+就业提质+增收致富”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技能提升与收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等6个专项共12个特色项目进入省级技能培训项目,争取省级培训补助2400万元,居全省第一。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嵌入式”培训项目,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99万人次,培训后有就业意愿的就业率达90%以上。
实施重点群体攻坚行动。对返贫致贫三类监测对象,建立分层分类管理台账,制定个性化、务实管用的帮扶措施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就业岗位储备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招聘服务,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不低于90%。对登记失业人员,开展“五送”服务,帮助其再就业。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大龄劳动力、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纳入援助范围,兜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3.29万人次,补贴性培训1.1万人次。有2250名就业困难人员、2.15万名脱贫劳动力在城镇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实施返乡创业促进行动。落实政府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政策,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实施“创业曲靖”三年行动和“雁归兴曲”返乡创业支持计划,推进20个创业社区、街区、村落、小镇等市级创业载体建设。政银企三方联动,力促金融机构降低创业担保贷款利率,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19亿元,扶持5156人创业。
实施劳务品牌锻造行动。通过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强人才培育和品牌宣传推介,延伸品牌价值、发挥品牌效应。按照“一县一品”思路,聚焦各地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云腿秘匠”“会泽牛人”“麒麟私厨”等28个劳务品牌(省级劳务品牌6个),直接关联企业18.76万家,从业29.23万人。
实施就业服务优化行动。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建设就业“幸福里”社区15个、零工市场14个。在每个村(社区)建成1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配备至少1名就业信息员,有效增加辖区居民获取就业创业机会,服务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支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分成6个工作组带领党员下沉一线动员群众,开展“服务直达·暖心服务”活动,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助企纾困、解决辖区企业招用工、社保等实际困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挖掘选树典型。
实施就业协作深化行动。为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一站连两端”服务功能,推广“宝曲就业直通车”模式,加快推进与32家劳务协作地跨区域共建“曲靖籍务工者之家”“曲靖驻外劳务工作站”,开通更多地区就业直通车。广交中西部地区劳务协作“新朋友”,加大与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地的劳务协作,扩大“朋友圈”。加强同昆明市、德宏州、保山市、红河州等地劳务用工调剂,不断完善省内跨区域调剂“新机制”,帮助各就业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曲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 审核:李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