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传真
昆明市政府办公室“阳光为民”先锋服务队聚焦“为民服务”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     2025-09-02 09:50:56     【字体: 】    

今年以来,昆明市政府办公室“阳光为民”先锋服务队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党建引领法治政府建设为主线,将党员职责与市政府办业务深度融合,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业务攻坚动力;围绕“三办三服务”工作,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从“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主观供给侧’”向“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的‘客观需求侧’”转型,把群众“揪心事”当作“冲锋号”,用法治刚性守护“万家灯火”,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建红”带来的“民生暖”。

党建铸魂强基,打造法治为民新引擎

党建“护航员”严把政策关,以法治刚性厚植民心本底。紧盯群众最反感的“任性用权、违规办事”问题,先锋服务队把群众“表情包”当作工作“风向标”,以行政规范性文件这一政府施政的重要载体为抓手,就是要用制度的“笼子”锁住权力的任性。一是深植民情民意“源头水”。政策制定过程必须扎根群众、贴近实际: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网络征询等多种方式,精准捕捉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将群众的合理诉求转化为具体条文,让文件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又能真正回应急难愁盼问题;更注重文件的可操作性,确保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落地见效,让“源头活水”精准滴灌、结出“民生硕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一份行政规范性文件都饱含民生温度。二是筑牢审查监督“防火墙”。严格执行向省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制度,以规范向上备案倒逼市本级审查能力提升,拧紧“备案监督”责任链条;严格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硬规矩,织密全链条、无死角的文件审查机制,累计“体检”7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叫停了83条“土政策”“奇葩规定”——从房屋租赁到见义勇为子女上学、刑满释放人员救助,桩桩件件都关乎群众冷暖,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家门口”。三是打出政策规范“组合拳”。运用“量化审查‘标准尺’、负面清单‘高压线’、智能预警‘电子眼’”,把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下:正在完善《备案审查指南》地方标准,让文件审查有了“明白账”;修订《制定负面清单》划出“红线区”,给乱决策戴上“紧箍咒”;给全市59个政府网站的5万多条文件数据“过筛子”,通过“关键词扫描+人工复核”揪出9起不规范发文问题,确保政策“不跑偏”。四是构建联动协同“工作网”。建立横向47个市级部门协同、纵向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分管领导牵头抓、业务骨干具体审、审查专员严把关”的责任链条,现场指导、培训53场次,用党建“红线”筑牢权力规范运行的“防护网”,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市352份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一份文件因程序瑕疵被群众起诉,没有一条规定因合法性问题被法院否决。每一项政策都经得起“法治体检”,真正让“红头文件”成了守护公平正义的“硬通货”,让群众办事更安心、更省心。

党建“连心桥”破解民生难,以法治思维锚定为民实绩。针对酒店民宿业发展、基层“小火亡人”等急难愁盼问题,先锋服务队以“一线调研+专家会诊”双轮驱动模式,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一是一线问诊纾企困。依托“先锋服务+现场问诊”机制,组织党员骨干深入酒店、民宿经营一线,实地查看建筑安全、消防设施、装修规划等“家门口”的民生细节,通过“政策圆桌座谈”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重点收集扶持政策申报、精品酒店改造、民宿等级评定等“烦心事”,现场组织政策起草人员、法律专家与基层干部“坐一条板凳”,在法治框架下逐条款研究修改文件,将企业与群众呼声直接融入政策制定核心环节。二是专家智囊解民忧。聚焦街道社区多、乡村分布广、末端消防力量弱等“老大难”,先锋服务队联合消防救援局牵头组建“专家团”,联动高校、律所及消防行业专家深入“解剖麻雀”,充分听取县区、街道的“一线声音”,紧扣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对《昆明市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管理规定(试行)》逐条“把脉问诊”,累计修改完善政策条款43条,破解“灾难救、火难防、力难聚”等治理堵点,让群众住得安心、睡得踏实。通过“横向联动部门资源、纵向贯通县乡层级”的党建工作体系,实现从“问题收集”到“政策优化”的闭环管理,用法治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通过精准施策破解行业痛点,全市培育等级民宿27家(甲级1家、乙级1家、丙级25家),14家优质民宿跻身省级培育库。积极对接既下山、匠庐等知名品牌,科学规划沿滇池精品酒店民宿集群,串珠成链整合绿道沿线景区村落资源,“旅居昆明”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让民宿经济成为文旅发展重要增长极。

党建“红管家”守牢钱袋子,以法治方式彰显为民初心。一是五措联动筑防线。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先锋服务队以全市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及在昆金融机构,将“党建引领防非集 为民守稳‘钱袋子’”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头号项目,推动“风险排查、打击处置、规范整治、建章立制、宣传教育”五措并举,跨部门“攥指成拳”筑牢金融安全法治防线。二是阵地普法护民生。以金马碧鸡广场为“现场普法主阵地”,通过“案例拆解+互动问答”讲透“非法集资套路、识别技巧、法律后果”,设置“风险情景模拟”让群众沉浸式体验,引导大家树牢“不贪小利、守住本金”的“防骗经”;针对老年人、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联动金融机构摆起“法律咨询台”、拍起“防骗短视频”,把“高收益就是高风险”的道理讲到“心坎上”,还推动邮储银行、华夏银行等与社区“结对子”,通过法律宣讲、有奖答题让防非知识“走进家门”。

通过组织系列“七进”活动,6月以来掀起宣传热潮:累计开展宣传2170场次覆盖58.6万人次,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阵地”立体传播矩阵——广播播报9448次、电视播放10526次、报纸刊发1736期,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推送原创作品134个、转载权威内容12884条(总阅读量20.8万次),户外投放宣传物料50.4万份,实现防非知识“抬头能见、低头能学”,让群众防骗弦“绷得紧”。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谱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先锋服务队立足“服务人民、依法行政”,瞄准党建与业务“各吹各号”的老问题,用“三个拧成一股绳”的实在招法,让党建和业务从“两张皮”变成“一盘棋”:

一是目标任务“拧成绳”,杜绝“各定各的调”。打破“党建自循环、业务单线程”传统模式,把“支部建强”和“业务干好”绑在一起算总账。将党员要带头的“政治要求”与文件审查、政策制定中的“硬指标”深入融合,确保党建不是“额外任务”,而是推动工作的“发动机”,使政治优势转化为破解“行政供给侧与群众需求侧错位”的治理效能。二是协同联动“拧成绳”,破解“各干各的活”。针对部门“各管一摊”、基层“响应慢半拍”的毛病,搭起“上下贯通、左右联手”的协作网:纵向让市县乡三级政策法规工作人员“手拉手”传帮带,确保政策要求直达基层末梢;横向联合消防、金融、文旅等部门“搭班子”,变“你发文我执行”为“攥指成拳联合干”。三是成效检验“拧成绳”,不搞“各说各的好”。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党建和业务的共同“成绩单”,通过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将“决策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具象化,真正让党建和业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下一步,市政府办公室“阳光为民”先锋服务队将继续发挥独特的组织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党员职责与市政府办业务深度结合,奋力书写党建与法治政府建设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为昆明市高质量推进“六个春城”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新篇章注入“红色法治力量”。

(供稿:孙诚熙 审核:赵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