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西双版纳州供销合作社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城乡流通领域的独特优势,创新推出“流动供销致富车”项目,全力构建“日用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让“流通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沃土,催开农民增收之花。
创新市场化协作机制,搭建城乡对接“主平台”。立足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将分散的农产品资源、销售渠道、物流信息等要素统筹整合,为产销双方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实现产销无缝衔接,有效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供销搭台+市场主体运营+农户参与”的市场化协作模式,全州已建成“流动供销服务网点”55个,投入运营车辆18辆,规划11条服务线路,覆盖8个乡镇、343个村小组,惠及群众25万余人,累计销售日用品402.45万元,销售农副产品487.88万元,让“流动供销”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便民超市”和“致富桥梁”。依托群团致富站,每周定期组织“山货街”,以联农带农模式销售基诺山茶叶、山货等农副产品800余万元,有效带动山区农户增收致富。
深化消费帮扶举措,拓宽农产品流通“新渠道”。以消费帮扶为重要抓手,借力工会资源优势,引导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优先采购本地农特产品,通过“以买代帮、以销促产”助力农户增收、企业发展。自活动开展以来,工会集采总额达205.15万元,其中助农销售71.34万元,节约采购成本25.57万元。州人民医院通过“流动供销”消费帮扶机制,将职工福利、职工食堂与消费帮扶紧密结合,采购成本优化约10%,集采瑶区冬瓜猪小蜜肠、勐捧大米等多种农产品约37万元。
建立制度化反哺机制,激活乡村发展“内动力”。创新“流动供销致富车+村集体经济+联络员”模式,形成“联络员报需求、供销社配送、村集体分红”的稳定运作机制,即针对村民在流动供销中的消费,按总销售额3%进行反哺(村集体2%、联络员1%)。反哺资金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稳定来源,用于乡村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夯实集体经济根基,同时充分调动联络员积极性,形成“参与有回报、发展共受益”的良性循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推广产销直连模式,破解农产品“出山难”。聚焦农产品“出山”瓶颈,推广“流动供销+庭院经济”模式,让“流动供销致富车”深入田间地头,直接对接分散农户和小规模农产品,打通“田间—市场”直连通道。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既解决“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困境,又满足城市消费者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2025年以来,已助销关累镇大青芒果2.87吨、勐伴镇坚果456公斤及李子312.8公斤,累计助农增收7.14万元,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供需两端共赢。
从景洪市基诺山乡的茶叶、笋干,到勐腊县瑶区乡的冬瓜猪小蜜肠,“流动供销致富车”让越来越多的“山货”变“俏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流通便利、获得增收实惠。下一步,州供销合作社将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按照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的“1+4”改革发展思路,深耕农产品流通服务领域,以“流通活水”持续滋养乡村沃土,将“流动供销致富车”的“车辙印”化作“幸福线”,让农民增收的“幸福之花”在傣乡大地处处绽放。
(供稿:苏云坤 审核:玉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