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直以来,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种苗质量监管深度融合。
党建领航聚合力,严把生态“第一关”。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及省林草局工作部署的基础上,于县级自检自查完成后,迅速抽调党员技术骨干组成专项检查组,高质量推进2025年雨季造林种苗质量市级检查工作,以党建引领筑牢生态保护的“种苗防线”。
靶向发力强监管,党建赋能抓重点。党组织牵头制定精准检查方案,聚焦两类重点对象强化监管:一是中央、省级投资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示范、森林质量提升等重大项目用苗,确保国家生态战略落地见效;二是市级及以下投资的雨季造林项目用苗,全面覆盖生态建设各领域。检查内容直击关键环节,党员先锋队带头核查七项核心要点,包括苗木质量(苗高、地径、根系等关键指标)、“两证一签”及档案制度执行情况、苗木来源与种源追溯、主要林木良种使用率等,以严谨作风确保检查无死角、监管无盲区。
红色引擎促实效,种苗质量显成效。在党组织的有力推动下,此次检查实现高效覆盖,涉及思茅松、清香木、红椿等8个树种(品种),涵盖5个县(市、区)6家生产经营单位的10个苗批。数据显示,保山市2025年雨季造林苗木合格率达89.3%;种子出入库、苗木生产调运记录等档案建档率、齐全率均为100%;苗批良种使用率为90%,种子基地供种率为100%。一系列亮眼成果,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种苗质量管控的扎实成效,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建引领谋长远,持续守护生态屏障。市林草局党组织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持续深化种苗管理工作。一方面,发挥党员技术优势,强化档案建设指导,针对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特性,明确档案核心要素,实现“全链条可追溯”,以规范化管理巩固生态成果;另一方面,加强党组织对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和林草良种选育的领导,重点推进乡土树种、珍稀树种科研攻关与推广应用,让党建活力转化为生态建设动力,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更强红色动能。
(供稿: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审核:钱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