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以“增进群众福祉”为主线,以“三力”为抓手,通过构建技防“全链条”、扎紧制度“铁笼子”、念好干部“紧箍咒”,将“技术监管、绩效评价、便民服务”融入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管理全流程,筑牢“养老钱”“保命钱”的安全底线。
优化数据监测力度,构建技防“全链条”。一是大数据平台监测动态。以强化“参保人员信息、社保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支出”数据穿透式“全链条”升级监管为抓手,依托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全国一本账数据等技术平台,实时掌握全市参保人员动态、基金收支运行状况,实现“从人防到技防”蜕变,源头防范违规操作、欺保骗保行为。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针对有的县区财务人员未按时完成会计账务记录等情况,及时要求其完成记账工作。二是部门联动享信息。通过人社、税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开展有效身份信息筛查,对参保基础数据进行核实,不断挤出“水分”,过滤“杂质”,确保基金征收、待遇支付数据精准。截至目前,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筛查比对疑点数据2483条。三是待遇发放自动化。优化发放流程,取消手工报盘,统一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推送发放数据,确保每月15日前待遇精准直达领待人员社保卡。截至目前,共为43万领待人员发放社保基金待遇28亿元,自动化发放率达100%。
强化基金执行力,扎紧制度“铁笼子”。一是对标预算不偏航。立足工作职能,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年初预算执行管理,根据财务人员按月报送的财务报表,科学分析年内工作走向,深入剖析进度快慢原因,对症调整工作方向,确保年度工作不偏航,切实发挥社保基金保民生、兜底线作用。二是绩效评价提效能。按照基金运行特点,设置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满意度等指标,接受第三方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效能进行分析,确保效能达到最高值。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为“优”。三是完善内控促制衡。完善全市人社系统《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分级授权审批办法》,合理设置192个岗位及人员,通过落实岗位相互监督、业务环节相互制衡机制,认真按照政策规定和经办流程办理各项业务,截至目前,全市业务经办、审核、审批等岗位运行规范,实现操作错误“零发生”。
提升群众公信力,念好干部“紧箍咒”。一是警示教育常态化。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干部职工大会为载体,通过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反面典型案例,推动全体干部职工知敬畏、守底线,进一步增强党纪意识、法纪意识、廉洁意识,时时念好廉政“紧箍咒”。截至目前,年内共开展警示教育8次。二是练兵比武技能化。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推送学习小程序、举办“科长讲堂”、集中学习、组织考试相结合模式,建成一批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一体化“政策通”人社人才库。截至目前,共推送“练兵比武”学习小程序70期,“人社之窗”政策学习15期;举办“科长讲堂”5期,参加活动741人次;组织全市人社系统集中学习现场考试答题1次,与普洱市线上联动考试答题1次,累计参赛368人次。三是窗口暗访随机化。通过明察暗访,模拟办事、电话咨询等方式发现并解决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问题,真实捕捉人社窗口服务过程,倒逼服务流程优化和作风转变。截至目前,通过规范经办服务,窗口受理案件162103件,办结案件162103件,办结率达100%,接待咨询人数5801人,社会满意度达98%。
(供稿:甘荣菊 审核:吴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