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直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构建“1+4+N”党建工作体系,即:以政治统领为“一个核心”,以强基提质、党管人才、文化浸润、作风效能为“四轮驱动”,打造N个为民服务党建品牌,努力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少得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筑牢健康根基。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组织举旗定向作用
深入落实昆明市委《关于加强全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年度党建、“清廉卫健”重点任务清单和公立医院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实行动态调度、定期研判、重点督办、全周期管理。健全直属公立医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工作安排的“传达学习、研究措施、贯彻落实、跟踪督办”闭环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督促直属公立医院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指导修订公立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第一议题”制度、党委书记和院长常态化沟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以市延安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其他市属三级甲等医院为协作医院、各县(市、区)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2+6+N”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不断提升区域诊疗同质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质效提升模式,从“坐等结果”的过去式变为“主动介入”的现在式,市延安医院、市中医医院“国考”成绩从A提升到A+(全省仅5家医院获A+)。
以强基提质为抓手,筑牢服务发展的战斗堡垒
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党支部设置,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现“支部建在科室上”,党支部数由313个增加至716个,临床医技科室“双带头人”比例达97.28%,高于省级的工作要求。推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三培养”机制,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公立医院的发展优势。完善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有力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市中医医院党委以“望闻问切诊”五步法打造“党建查房”模式,通过对党支部及所辖科室进行动态“政治体检”并督促整改问题,实现抓早抓小、靶向诊疗。从直属公立医院向民营医疗机构选派党建指导员88名,推动新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攻坚行动走深走实。深入开展春城党员先锋模范“四大行动”,严把政治标准,注重从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中发展党员,举办市级卫生健康系统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党性提升培训班,锻造过硬党员队伍。市、县两级已成功创建10个“春城先锋”党建示范医院、19个“春城先锋”党建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以党管人才为支撑,提升现代医院核心竞争力
强化医院“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实现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创新出台《优化直属公立医院“师带徒”工作措施》,明确了直属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激励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保障等5大方面措施,通过政策保障、资深专家“传帮带”有力增强医疗人才梯队的“后劲”。大力实施市政府印发的《昆明市“银龄医师”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昆明市“银龄医师”人才库,全市累计引进银龄医师179名,通过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打造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拓宽人才招引渠道,招引人才1479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03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入选省、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人,为增强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人力智力支撑。
以文化浸润为纽带,凝聚推动医院发展精神力量
强化“一院一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市延安医院以“南迁故事”为核心,打造医院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组织参加全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生动讲述一线医护工作者们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感人故事,荣获2个“精品”、1个“入围”奖。构建卫生健康大宣传格局,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报道文稿50余篇,其中,《昆明创新“弹性门诊”等医疗惠民举措受好评》被新华网及工作内参刊发。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目标,推出市延安医院“党建引领护‘心路’、打造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省精神病医院“心理健康加油站”等一批特色品牌案例。持续擦亮“健康春城・杏林先锋”红色义诊品牌,已开展义诊活动66场次,为2.2万名群众提供义诊服务,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大专家”,以实际行动彰显医者仁心、践行初心使命。
以作风效能为动力,激励党员干部实干担当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推行“把解决问题作为最大成绩”工作机制,直属公立医院共主动报告问题101个,已解决问题57个,阶段性解决38个,真正将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变为“垫脚石”。对3家直属公立医院完成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整改、销号管理。建立公立医院信访举报、医疗投诉分析研判机制,并将医德表现与医务人员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有力推动投诉问题明显下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医疗卫生机构医德医风集中整治,实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招标采购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以扎实成效持续巩固清明行风、清朗院风、清新医风。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制定实施破除形式主义、提升工作效能“八条措施”,优化调整直属公立医院“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质效评价机制,将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省、市卫生健康工作会明确的重点任务等98项、省三年行动计划49项、“十四五”规划29项重点工作进行季度分析研判,定期晾晒“成绩单”和“问题单”,大力营造以工作看思想、以业绩看干部、以规矩看党性、用事实来说话的良好干事环境。
以党建品牌为突破,“小切口”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实施书记领办项目,落实“三服务”清单,打造出“首诊惠民行”“我为患者优流程”“80+高龄就医直通车”“家门口的诊疗”等系列党建品牌。直属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揭榜挂帅”、领题破题,机关2支春城先锋服务队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针对群众“一次就诊、多次挂号”的就医痛点,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在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一次挂号、首诊负责、零元续诊”模式,被市政府列为惠民实事之一。此项工作共惠及群众41.75万人、惠民金额314.8万元,工作做法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肯定和群众一致好评。直属公立医院享受费用减免的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达15万人次,共减免费用30.3万元,全程就医时间共缩短了63.8分钟。实施“我为患者优流程”项目,加强诊前、诊中、诊后流程再造,将DeepSeek、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等应用于诊断服务,51家医疗机构实现392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持续深化直属公立医院“弹性门诊”服务,累计服务患者520万人次,让市民在夜间、周末和假期均能及时就诊。同时,推行“无陪护”试点病房,有力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难题,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基层实施“健康邻家”服务工作,9个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县(区)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常规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5个县(区)建成了心电中心,15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展延时服务,群众用药渠道全面畅通,“约家医”行动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供稿:宋延宁 审核:武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