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编办以全面建立和执行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为“务实创新攻坚”主题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紧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目标要求,持续发力为基层“松绑减负”,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高站位统筹谋划,切实强化使命担当。把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自下而上”攻坚方向,持续推动全州各级责任主体知重负重、履职担责,扎实推进清单编制。一是将三级联动贯穿始终。建立“州级统筹抓总、县级主责推进、乡镇精准落实”三级责任链条和“书记主抓、专班推进、全员参与”工作体系,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县(市)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联系乡镇(街道)“打样”“解剖麻雀”,组织部部长靠前指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编制,确保清单编制“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二是将蹲点指导贯穿始终。协同联动强化配合,力量下沉扎实推进,把“参谋部”搬到县里,州级从组织、社工、编办、自然资源、林草等10部门抽调25名同志组建3个指导督导小组,以包县蹲点方式开展督导,与基层干部驻扎在乡镇一起干,把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三是将学习培训贯彻始终。以中央和省、州政策文件、工作指南、工作提示为基础,采取州级示范引领、县级靶向攻坚等方式,把业务培训贯穿清单编制全过程。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剖析、集中培训,促进州县乡三级全覆盖培训提质增效,全州累计开展清单业务培训10余场次,涵盖州、县两级行业部门及乡镇(街道)干部职工2300余人次,不断培育壮大清单编制工作“明白人”队伍。
高标准编制清单,切实提升清单质效。坚持下苦功夫稳扎稳打提升清单编制质量,推动清单编制内容更加科学、编制方法更加优化。树牢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切实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一是聚焦全面梳理摸清底数。摸索出“背对背、相比对、查重漏、分好类、明主次”工作事项“五步法”,采取“个人起底、分组汇总、领导审核、专班把关”工作模式,发动乡镇(街道)干部职工全员全口径拉网式梳理工作事项,进行比对去重、查缺补漏,确保工作事项不漏项、不重复。二是聚焦功能定位深挖亮点。紧扣边境、民族、生态等地域特点,新增“稳边固边兴边”事项类别,平均凝练特色事项32项,紧扣乡镇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精准画像,避免分类单一、不切实际。三是聚焦民生关切回应需求。在清单编制过程中,高度重视民生领域事项的全面性和来源的广泛性,注重体现民生、顺应民意和汇集民智。将中央明确的“保民生、保安全、保底线”事项,按要求逐项列入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和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做到应列尽列,确保“三保”事项与清单无缝衔接,不出现挂空挡、不掉在地上,不断推动民生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四是聚焦基层减负松绑赋能。认真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除将中央、省级建议收回事项全部收回县级部门外,进一步加大为基层减负力度,乡镇(街道)承担的赋权事项由平均89项压缩为29项,减少了三分之二。持续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全州34个乡镇(街道)平均核定编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聚焦难点堵点破解问题。扎实开展“三上三下”征求意见,针对“违法用地整治”“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使用管理”等争议大、扯皮多、职责划分模糊的事项,各级党委编办发挥“牵线搭桥”作用,组织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当面锣、对面鼓”协商明确权责,通过现场举证阐述观点、模拟推演找准堵点、换位思考突破难点“三步法”,广泛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及村干部意见,及时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同题共答。
高质量健全机制,切实保障清单执行。积极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有效落实机制,构建清单运行、有效衔接、监督评估、动态调整、综合考核“五项机制”,推动清单从编制向应用转化,确保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落地见效。一是建立清单运行机制。以“两个明确”细化县乡权责边界,一方面明确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必须为、负全责,做到全员定岗定责,对配合事项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对收回事项主动做好与县级部门衔接过渡,确保顺利移交。一方面明确县级部门对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的监督指导职责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对配合事项牵头负责、负主责并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措施,对收回事项主动与乡镇(街道)对接做好工作交接,确保事项真收实收、管好管住、不挂空挡。二是建立清单衔接机制。推动清单与“吹哨报到”、权责清单制度、行政执法工作、“12345”便民热线交办、组织人事管理5项工作有效衔接。根据各乡镇(街道)制定的履职事项清单工作“详版”,精准划分“主责”与“配合”关系,明确清单与各项衔接机制中牵头和责任部门主要职责,有效避免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的现象。三是建立清单执行情况监督评估机制。以县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为统筹,明确由县(市)党委编办牵头,联合督查、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依法公开、运行评估等制度,坚决防止“条条干预”。同时将清单执行情况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将评估结果作为清单动态调整、考核奖励、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为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干实事。四是建立动态调整和职责准入机制。建立健全清单职责准入制度,明确未经省委、省政府部署,县委、县政府同意及履行法定程序不得向乡镇(街道)摊派任务,清单调整需经乡镇(街道)申请、县委编办论证,县委、县政府审核后按省级部署推进,用制度划出职责“边界线”,明确乡镇“责任田”。五是建立清单与综合考核有效衔接机制。以清单作为考核基本依据,细化完善乡镇(街道)考核有关项目和指标体系,严禁将不属于乡镇(街道)职责范围或无力承接的事项纳入考核范围,不以调研名义开展考核,调研结果不作为考核问责依据,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供稿:西双版纳州委编办 审核:彭其容)